昨天看的一个纪录片《小人国》里面幼儿园的班车上有这么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这个纪录片是记录了北京一所幼儿园“芭乐园”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小朋友锡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锡坤小的时候,破坏能力很强,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皮的孩子,老师不生气吗?
锡坤趁小朋友睡午觉的时候把小朋友的鞋扔进垃圾桶,小小的锡坤走起路来歪歪扭扭的,他抱着鞋,踮起脚用手打开垃圾桶的盖,然后把鞋扔进去,然后他再盖上垃圾桶的盖子,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回去了。
还有在他玩玩具的时候,他喜欢把老师整理好的珠子撒一地,老师没有训斥他,而且还特意抽出了小朋友们都吃饭的时间让他自己探索,然后这位老师加入了他,在锡坤玩完了之后,老师又引导他和他一起收拾整理好。
这个老师发现了锡坤对外界有着探索的能力便去保护了他的探索欲,后来在大李老师的引导下锡坤学会了整理,但是过了一年左右锡坤转学了。
锡坤妈妈也发现了锡坤的探索欲望,有一个场景是锡坤在厨房拿着火去烧面条,然后用水扑灭,弄得厨房地上一滩黑水。
这个时候他的探索就完成了,按理说他应该自己去收拾干净。
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他的工作结束了,我的工作开始了。”
在整个纪录片中可以看出锡坤妈妈非常的爱他并且尽可能满足他的探索欲望,锡坤在实验上面都表现的特别好,但是锡坤在社交能力上包括规则上都有些欠缺。
我也不清楚锡坤妈妈这样做好不好,但是却符合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理念。
教育者就应该是制鞋人,我们不能让孩子削足适履,我们应该让孩子顺应他自己的发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看了这个纪录片我也反思很多,我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会像大李老师一样吗?我可能会生气会训斥他。
可是我发现,我们不能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孩子,我们应该像大李老师一样,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并且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
孩子不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可是他想活下去,他便开始去探索,去用自己的方法学习。
作为制鞋人,要尊重孩子,顺应孩子发展!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