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会死

不读会死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汪琼

曾读过日本旅行家石田裕辅骑行全球的旅行书——《不去会死》,书中记载他一位酷爱旅行的朋友,葬身于珠峰之怀。双亲最终平静接受这结局,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孩子死于其爱,也是幸福。也曾深深浅浅问过自己,为什么像吸毒一样离不开书籍?或许是年少孤独,陪伴的唯有书;或许是少年心事,化解的唯有书;又或许是中年迷茫,引导的唯有书。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合适的地方,用来安放常常无处安放的灵魂。也许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那人,也许是一场场在路上的旅行,也许是一本本豁然开朗、蓦然顿悟的书籍……而林少华说:书不怕痴,不怕贪,也不会老。一榻清风,半窗明月,读书之乐,莫可比也。因而书对我而言,是灵魂最安稳的皈依。

清朝萧抡《读书有所见作》:“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北宋黄庭坚曰: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对老师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教育是养护灵魂的事业。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若我们任由自己的灵魂在世俗生活中沉沦、沉睡,如何去唤醒、养育更娇嫩、更无助的灵魂呢?书籍如同阳光雨露滋养幼苗一样,自然地、持久地滋养我们的心魂,让我们的小宇宙郁郁葱葱、云缭雾绕……

                                                   一、知己

知己,是永恒的哲学难题。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至今无解,或有误解,或至无数的解。世界太闹,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最好的那个自己。谁可帮你?助你?唯有书而已。你看这世间握有话语权的往往是达官贵人,小小一介平民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定义自己的成功呢?曾被人当面讥讽:你这样努力,到现在不也是一名普通老师吗?我其实是个非常骄傲的人,当众遭受这样直接的羞辱,当时一头撞死的心都有。我又是个异常执拗的人,我一定要为自己找到苟活的理由。后来看到这样一句话,它拼凑了我那被践踏得四分五裂的自尊心,让我可以继续呼吸,继续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句救命之言为:比成功更重要的事,一个人要有内在的丰富,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喜欢孩子,喜欢教书,尽管薪资可怜,但对我这种不可或缺精神生活的人而言,物质的贫瘠可以忍耐,空虚的心灵却一刻不能忍受,孩子和课堂让我心如江水,不息向前奔腾。孩子们亦喜欢我、依恋我、善待我,在这人情凉薄的世间,这是最昂贵的拥有。挤时间看些书,写点文章,长假带着女儿或跟着朋友甚至一个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已然活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么别人眼中成功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爱默生说过:成功,如同流感一样,是一种侵袭所有体质的病。我既然已错过成功,那么携手书籍成为自己好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夜,书籍让我在黑夜里仰望黎明,找到生命的出口,我是幸运且幸福的。世界很大,但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内心里,心里没郁结,生命才流畅,世界才通达。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我们通过阅读,学会跟内心那个自己和平共处、相知相惜、不再挣扎、不再徘徊时,我们就能推己及人,从而解人,悟世,最终与世界达成谅解,彼此握手言和,道声:天晴好个秋——

                                                   二、明理

有些名言广为流传,知名度甚高,岂不知很多是被腰斩的。如这句“天才在于99%加上1%的灵感”,与华罗庚那句“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彼此呼应,使得许多人误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就能成为天才,殊不知这名言还有最关键的后句:最重要是那1%的灵感。你看,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勤苦几千年依旧弄不妥温饱问题,袁隆平只十几年禅精竭虑培育杂交水稻,就解决了全球粮食问题,而那1%灵感来自1960年他对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的了解和迁移。乔布斯之前,手机商家无数,竞争异常激烈,但只有乔布斯认为消费者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手机,需要商家创造出来引导消费者,也只有他能想到将电脑、播放器、照相机等全部整合到一部小小手机上,结果创造了苹果全球销售的奇迹。今天,随着他的离去,苹果也慢慢会成为逝去的传奇,因为1%的灵感不可复制。拿破仑那句特别长咱中国人志气的话也一直被拿来拿去炫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惊,可下面那句居心叵测的话却完全被掩埋:那就永远别让他醒来。还有“人是生而自由的”,下面那南辕北辙之句“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同样被人忘了个精光。

就这样,当我们潜心纸质阅读,而不是浏览网络信息时,我们就不容易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对通行的主流意识会拥有自己的警惕与思考,会保有追根究源、弄个水落石出的决然,因为你身边总有很多好书像高明的导师将你的思想拨乱反正,走上康庄大道。比如读过“最重要的是那1%的灵感”之后,我会有意识、竭尽可能抓住头脑中有关教育、写作、人生之类的闪念,想方设法让她们落地生根,因为那就是灵光乍现,它们存在比闪电还短暂,一旦流逝永不会来。同样,学生课堂上的插嘴、抢答如今我再也不会视为捣乱,而坚信这些就是孩子被课堂、故事激发出来的灵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成长时刻,我要以无比的敏感去捕捉,无限的珍惜去呵护,期待这些灵感因得到充分的言说、足够的尊重而带来奇迹!

静心阅读,让你思考,让你明理,让你不畏浮云遮望眼,让你拥有一双慧眼,将一切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解惑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这首《武陵春》盛名远播后世,它为什么能流传?究竟好在哪呢?对普通读者来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无需苛责的,可对老师而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能轻易原谅的事。这样的我们站在讲台上,凭什么让学生心悦诚服?如何能让孩子从你出发,爱上智慧,攀上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求知探索之路呢?可如果你捧读《唐宋词鉴赏辞典》,就没有这样那样的尴尬无言,囊中羞涩,它就像博导一样能将“好”说出个子丑寅卯——

子:我国古代词人很讲究炼字炼句,不但要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而且还要做到“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风住尘香花已尽”即达到如此境界。“风住”暗示之前曾有漫长雨打风吹、落红成阵的日子,诗人的愁苦可想而知;“尘香”展现落花已化为尘土,寄寓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自己流荡无依的深沉感慨。

丑:李清照是填词圣手,善于在短篇中藏着无数曲折。你看“春尚好”、“泛轻舟”措辞轻松、节奏鲜明,恰到好处表现诗人一刹那的喜悦,可前缀以“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一转一深,一深一妙,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收到有余不尽的效果。这也应了张炎在《词源》所注:词与诗不同,合用虚字呼唤。这是填词规律,一旦掌握,解词就是庖丁解牛。

寅:就形容“愁”和“恨”来说,词史上有不少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等。这些诗句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都饶有新意,各有特色。而“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自铸新意,由“双溪”引向“轻舟”,让“轻舟”与“重愁”相对,将无形的愁变装成有型的重物,装载到轻舟上,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显示自己独树一格。这样在延展、比较、品词析句中,无论是粗放的我们还是懵懂的学生,敏锐的语感得以开启,日久成精,我们终将拥有一双雪亮的语文之眼。读书,真要会读,善读,从无声中听惊雷,从无字处读出风流韵致,瞎读的话,花再多功夫也会读瞎的。

卯:沈祖棻《宋词赏析》说: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到船上;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到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说: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更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上。这样一条清晰的线索,不仅给我们品鉴诗词更开阔的视角,也清晰感知诗词创作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单独看,也许是神来之笔,放在诗词的河流中,则明白都有源头活水来。就像“一枝红杏出墙来”,初创为唐朝吴融的“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置换一字,神采尽显。如若没有前人的摸索,也就没有叶绍翁一句得天下的幸运啦!

就这样,当我们通过阅读获得巨大能力,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纵横捭阖、化解学生心中千千结时,课堂才是田地,播种智慧的种子,收获成长的喜悦!

                                                     四、修炼

以上修炼的只是基本功,可教育教学是艺术,凡艺术皆有技法,需要闭关修炼,才有“十年磨一剑,试问天下谁敢争锋”的自信与笃定。吴冠中先生认为:艺术,形式决定内容。此真理之言。眼中有本,心中有生,手中有法,这是优秀老师必备的素养,而技法,必须师从名师,钻研钻研再钻研,才有资格华山论剑、群雄论道。我们且看小语名师王崧舟先生被人一再引用、刚出道时一则教学片断——

师: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生:(默读,找最美的句子)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划了很多,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那个句子写得也很美。是不是?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师:美在哪儿呢?生1:“碧绿”,“大圆盘”,我觉得写得都很美。生2: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花骨朵儿好可爱的。生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觉得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写出了每一朵荷花的美丽。生4:我最喜欢这句话:“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师:那么多的句子,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生4:因为我特别喜欢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的很美!生5:我觉得这句话最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他是用幻想的方法来看这一池荷花。师: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活的,谁见过?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既是一种节奏的调整,也是一种顺势而为的重点楔入。已经有五个学生谈了对五句话的审美感悟,该是调整节奏的时候了。我们不难发现,前面五句话的解读都是一种浅尝辄止式的对话,而深入开掘式的对话则从眼下拉开了帷幕。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背面敷粉,欲扬先抑”的节奏处理艺术。前五句无疑是在为这一句的闪亮登场造势、蓄势,而这一句的“千呼万唤始出来”,会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此句大有来头,需要仔细理会。」生1: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生2:我也觉得“冒出来”很美,让我感觉到荷花长得很茂盛。生3:我也认为“冒”很美,就是说荷花正在拼命往上长。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就来好好的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生1:露出来。生2:钻出来。生3:长出来。生4:顶出来。生5:穿出来。生6:伸出来。师: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是不是?为什么?为什么呢?(学生都没有反应。)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找一个字代替,不难!难的是懂它的气质和神韵。从这一刻开始,对荷花的感悟已经进入了一种拟人化的解读。荷花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精神伙伴甚至自己精神的一个影子。」生:(自由朗读)师:谁嚼出“冒”的味道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生1: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师:迅速地长出来。好,这是你的感觉。生2:悄悄地钻出来。师:悄悄地长出来。有点害羞的味道,嗯,这是你嚼出来的味道。生3:争先恐后地长出来。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也不让谁。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四两拨千斤。轻轻一拨,将学生的精神触角由对荷花外形的揣摩深入到对荷花内心的体验。」生4:急切的心情。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生6:非常高兴的心情。生7:非常激动的心情。生8:欢天喜地的心情。师: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生9:心花怒放地长出来。生10:快快乐乐地长出来。生11:亭亭玉立地长出来。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生:(齐答)想!师:(播放课件,随着音乐和画面,教师旁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生:(欣赏摇曳多姿的荷花。)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生:(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又一次典型的语文训练。但是,当这种训练被安顿在情境交融、春风化雨的课境中时,谁也不会怀疑这更是一种学生自觉的精神诉求。精神境域的拓展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共同演奏出一段和谐的生命交响曲。」

我们仔细揣摩这段教学现场,王老师采用了哪些招式呢?

1、先放后收,蓄势待发;

2、聚焦冒字,平中见奇;

3、换词拓展,暗中铺垫;

4、追根究源,切己体察;

5、由表及里,感同身受;

6、由文及像,写中学写。

仅仅看这一教学片段,我们可能会感慨:真是天才老师,一个字创造一段教学神话。如果你深入去了解他,你会知道王崧舟老师同样经历“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般的跋山涉水。他自己说,他研究名家教学实录,会将上万字的实录转为几千字的教案,再将几千字的教案变成几百字的教学技法,最后将几百字的教学技法化为几十字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生命里。我们要看花开,更要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对王崧舟老师,我曾以初恋的心情仰慕他,只要是与他有关哪怕是只言片语都不放过,我买过他很多本教育教学专著,甚至在网上下载厚厚一本他没结集出版的一些作品,至今收藏。这样的人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会让我们懂得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你永远的精神导师!

最近微信上疯转澳大利亚一位女摄影师,离群索居12年拍摄无数绝美风景照让世人知晓。文章最后说,她离开人间12年,她去了趟仙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读书、教书更如此。


五、爱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作为老师,一切努力起点和终点都是学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我这二十年成败得失,彻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医生,教育,如果不触及学生的灵魂,就是卖苦力而已。备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堂,改不完的作业,谈不完的话,处理不完的杂事,会将你的爱心、耐心、信心瓜分成残山剩水,最终你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成为抱怨、混日子偌大一群中的一个,二十岁能看见六十岁的生活,那是极端恐惧、绝望的事。而始作俑者,或者罪魁祸首,不是别的,恰恰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明白这份职业的艰难和精彩都在学生那水晶般晶莹而易碎的心灵——

举世皆知的学困生有很多,如马云,爱迪生,乔布斯,黑柳彻子,海伦•凯勒等,他们最后都能做出一番事业,皆因遇上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给予无限的耐心、信心、慧心,成就他们实际脆弱异常的生命绽放万丈光芒。《窗边的小豆豆》是黑柳彻子代表作,当初她被几所学校抛弃,妈妈找到小林校长,送进巴学园,进园的第一天她就滔滔不绝地和小林校长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小林校长呢?整整听了四个小时,“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让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就有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的”感觉。他经常对小豆豆说的一句话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那时候,我还没有注意到‘真是’这个词,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拥有了自信,‘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嘛’!还说:“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下来就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无论对患有侏儒症的高桥君,还是对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都是最好的救赎,这是发自肺腑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相待,这也是真正教育家的情怀。巴学园只存在八年,培育了50名被视为弱势群体的孩子,最后都成才成人。日本从二战的废墟中站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最核心根源就是他们对哪怕是最弱势的孩子都决不放弃的决心与行动上。没有人被教育浪费或毁灭,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看似残缺的生命,都有许多被忽视的美好;看似美好的生命,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残缺。尊重,信任,期待,宽容,热爱,都不是写在书面上美好的词汇,而是我们必须成为习惯的教育信仰!否则,教育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毁人不倦。而真正的教育,就像巴学园、小林校长一样,渡己渡人!

吴冠中先生还有一句审美名言:漂亮不是好看,好看不是漂亮。国外也有一句话:人要对自己40岁以后的容颜负责。有时同那些貌美如花的女子交谈,三句话后就索然无味,而佳人还在眉飞色舞,真心悲凉。反倒倾心那些看起来平常无奇的女子,锦口慧心,温文尔雅,真觉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的女子让世界看起来美好如初。为什么?相由心生,慈悲、善良、热情、积极的人,内心是辽阔田野,盛放四季轮回;不断阅读、不断反思的人,内心是浩瀚天际,怒放生命彩虹。我如今渐渐认同:生命,是一场不能停止的修行。阅读是最慈悲的修行,不读会死的,精神如若没有滋养,只剩区区肉体与沧海桑田抗衡,败落是必然的宿命。精神不死,唯有阅读而已。那究竟要读些什么呢?

首先:人文必读

博览群书是读书的姿态,但很难充分实现,好书那么多,穷其一生也读不完,但读就读好书,读经典,垃圾书就像垃圾食品一样,会对身体构成漫长的伤害。没有人能举尽这世间的好书,我只能列举对我生命有质的改变之书籍:《人类简史》《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写给大众的西方哲学》《朗读手册》《病隙碎笔》、教师人文读本系列、青春读书课系列、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各类经典绘本等。培根四百多年前就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我从来不愿将读书当成如此功利的事,只是觉得:当阅读让一个人生命有了底蕴底色时,你就有勇气和力量不轻易被左右,敢于“固执己见”,努力成为那最好的自己,遇见最好的自己。因为书成为你最大的靠山,最硬的后台,永远不倒,永远不离不弃!

其次:专业研读

很多人害怕研读专业书籍,认为枯燥、晦涩难懂,毫无情趣可言,所以敬而远之,敬谢不敏。如若不打破这些偏见,不敞开心怀,我们会错过很多提升、改变自己的机会。那些年因为对王崧舟先生的疯魔,一直想弄清支撑他课堂上举重若轻、完美圆融的秘诀在哪,开始啃读他偶尔提及的一些专业书籍,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王尚文《语感论》等。后一部专著核心观念为:语文,一言蔽之,培养语感而已。那一刻,彻悟王崧舟老师为什么能那样教授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冒”字,磨砺学生敏锐的语言之眼而已。那种心情,就像一直在山上捡到珍宝,终于有一天发现藏宝之地那样欣喜若狂,也明白所有的技法背后支持的其实是课程理论,就像对学生的态度其实是由学生观决定一样。

就这样像树根一样不断向下扎根、挺进、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漆黑大地中无穷的茂密后,我对王先生迷狂的心渐渐淡去,但爱智慧的路从此没有尽头。比如这些年语文课堂从以读为主转向以写为导,源头就在潘新和先生《语文:表现与存在》,其中谈到“写包含并大于读,写作是最高的阅读”这样课程观的影响。行到水穷处时,才能坐看云起时,朱光潜的《诗论》,王先霈的《文学文本细读》,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的《文本细读》都是我反复研读过的。那时我要求自己拿到一篇哪怕陌生的文章,要能在20分钟左右判定教学重难点和规划教学设计,这必须要有精准的判断力和灵活的设计力。而这些都无法与生俱来,只能靠专业学习和课堂实践,一点点领悟,一点点进步!

近些年为研究整本书阅读而读过《书语者》《国际大奖儿童文学教案》;为教好绘本研读过《幸福的种子》《绘本之力》《我的图画书论》《观察图画书中的图画》等;为追随国际上通行的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研读过《走进美国课堂》《田园牧歌》等。研读专业书籍就是最好的闭关修炼,一旦有所成,至少自己可以相信自己!专业修炼是一条没有穷尽的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功成名就,只有不断修行!

再次:杂志随读

《名作欣赏》《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都跟我与十几年的情缘,近两年迷上新创办的《当代教育家》。无阅读,无思考,无写作,无进步,可有时候忙真不是借口,这两年我带低年级,时间是以分钟为单位安排的,看大部头的书只能放在长假或深夜,白天只能见缝插针地瞭上几眼。我的背包里会忘记餐巾纸、钱包,甚至钥匙,但绝不会忘记放上一本书,逮到空闲就扫几眼,读几篇。《名作欣赏》让我们保持专业的梯度,《教师博览》让我们拥有教师的敏度,《小学语文教师》让我们持有教学的灵度,《当代教育家》让我们仰望教育的高度。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他们就是我这一生一世的情人,相看两不厌,唯有书山书海而已。

最后:所获笔耕

前面说过,写作是最高的阅读。只读不写的话,就像爬山,只爬到一半,你无法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与气势。这二十年来的读写实践,感觉灵感就像机会一样,容易逃逸,且背后没头发,当你知道它的珍贵想要抓住时,竟然没有抓手,写作是在灵感转身之前唯一的抓手。史铁生先生认为写作是怀疑者的怀疑,寻觅者的寻觅。至少,我觉得写作,可让你牢记,让你深刻,让你敏锐,让你灵魂永远不老,让你生命青春飞扬。随感,短篇,反思,长篇论文等,只要你在写,你就一直创造自己的神话!

王崧舟老师说: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天不读书,就会有饥饿感、寒冷感、窒息感、憔悴感、孤独感。而他的恩师周一贯先生则认为:生命与事业同行,生命因为有了事业的追求而得到开发、光彩倍增;事业则因为有生命的投入而有了热情流淌的血液,永不衰竭的激情,风暴与欢乐时时交替的敏感心灵。有生命与事业同行,这条路便会风雨无阻,光耀七彩。于是,美与和谐才得以展示生命与自然的全部骄傲。这是事业的彩虹,也是生命的乐章。

愿你们,因为像热恋一样爱上、爱着阅读,最终奏出属于自己的、彩虹般的乐章!







����H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