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我又来聊电影了,这部电影不知道关注的人多不多,应该是15年还是16年的奥斯卡热门电影了,那一年的电影我印象非常深,有黑色幽默的荒蛮故事,有激动人心的爆裂鼓手,也有看到怀疑人生的消失的爱人,等等。不过最想提的还是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大饭店》了。。。
我是学设计的,最喜欢的家装风格是清新,简约,高级灰色彩系列的,俗称性冷淡风格,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那么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只到看到这部电影,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粉的高级,不是‘少女心’这种陈词滥调可以解释的……
首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电影围绕着一位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荒诞的事情,比如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此外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整部影片用童话般的色调见证了一个贵族的落没。
回到主题,这部电影的视觉性是绝对值得研究的,如果我是今年研究生毕业,我想我一定会考虑这篇电影作为论文中的一个论据,去论证我想要阐述的东西。
首先想说说影片的对称美学,“对称”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一个表现手法,具体不多描述,去过苏州园林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所有的园林造景手法中都有用对称的形式。而影片中也大量运用了对称美学,如下图。强迫症的我表示看的心里倍儿爽。
这部电影中对称构图达到了极致,导演一定是个十级强迫症患者——几乎每一个镜头都以严格、精准的对称布局开场或者结束,学画画的时候老师曾说过好的构图具有传达意义,通过查阅了一些电影背景资料发现平衡、和谐的电影构图就是那个年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其次是色调,明快的色调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前面说到导演对构图和美感的掌控,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除了对构图和布景的考究,色调也是美到每一帧都精致得如同糕点一般。
上图中运用的粉蓝色调,粉红与粉蓝构筑了两个年轻恋人的世界,让他们即使身处于枪林弹雨中,依然能沉浸在甜蜜的甜品世界中。
而大饭店大厅的营造,则更是梦幻的橙黄色调,烘托出了老欧洲的氛围,运用了咖啡色、洋红、红金、黄金。这些色调的处理对于以后做怀旧咖啡馆或是欧式酒店的装修设计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其次电影的色彩丰富,在不同时空所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色调,让人印象深刻。
如上图,三十年代的布达佩斯的配色上以红色为主,饱和度高,偏暖色调。
而六十年代的布达佩斯,如下图,六十年代的布达佩斯在天花板上挂上了水晶灯,色彩不再那么饱和,三十年前的光彩夺目,六十年代的萧条清冷,通过导演的色调处理,一目了然。
时间太仓促以至于我描述的很概括,整部电影不是纯粹晦涩和文艺,还有很多值得去发觉的东西,一部好的电影绝不仅仅需要好的演员,好的导演,好的剧本,而是从电影美术指导,到配乐,到编剧,以及灯光,后期都需要做到极致,最后看完电影还能带给你一些思考,能让人从电影中琢磨到一些别的东西,那这部电影起码对我来说是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