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说,用最深的敬意与极致的温柔对待你的愤怒,因为那不是他物,正是你自己。
一个四岁的孩子竟然在母亲的训练下不再有情绪了,这到底是一种怎样残酷的训练,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暴力的种子。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面,情绪化是不好的,因此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的时候让自己压制怒火,悲伤的时候让自己克制悲伤,甚至开心的时候也要喜形不露于色。
当我们这样看待自己情绪的时候,自然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给别人冷静,沉着,理性的印象。一个从小就冷静,理性,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活的开心吗?
一个暴力的孩子通常都被暴力对待过,这种关禁闭式的反省,只会让孩子屈服于权威,面对比他大的力量,他学会了压抑,可是那些被压抑下来的情绪到哪里去了呢?它消失了吗?当然不会,这些情绪只会储存在自己身体里面,当它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就会爆发,于是我们看到孩子会用更暴力的方式将愤怒发泄在弱小的人身上,遭殃的是那些比他小的孩子,还有那些可怜的小动物。
情绪代表着我们的生命力
情绪爆发,觉察习惯性反应的最佳时机。
情趣通常分为喜,怒,哀,惊,恐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人们常常将情绪分为两类,一类叫做正面情绪,另一类叫做负面情绪。
正面情绪,如喜悦,自豪,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负面情绪,如愤怒,会感觉不舒服,想要逃离或者回避。
压抑情绪会有什么后果呢?以愤怒为例,愤怒过后,人们常常会后悔,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人们开始把愤怒压抑下来,还美其名曰“忍”,这种向内攻击,让身体受伤,同时,愤怒是一种能量,压抑下去的愤怒,并不会消失,他只是暂时停留在身体的某个位置,当人的愤怒不断被压抑下来时,就像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总有爆炸的一天。
引发愤怒通常有如下四种压力源:
1痛苦的感受,来自心理感觉。
2痛苦的知觉,来自身体。
3一些让人纠结和挣扎的事情。
4危险的时候。
人们面对上面这些情况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愤怒的情绪。用这种情绪终止自己感受痛苦,脆弱或者无助,把内在的痛苦转向对外的攻击,所以说,愤怒是一种次要情绪,是一种防卫机制。愤怒可以让我们无需面对痛苦,通过攻击,逃跑,隔离等方法清除压力。
明白了这一点,再认识愤怒,就简单了,只要我们能够透过愤怒去正视底下的痛苦,接受痛苦带给我们的有效信息,我们就会成长,使自己变得更有力量。
比如看见别人插队引起的愤怒,那么愤怒底下想掩盖的痛苦是什么呢?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助,一种被不公正对待后继而被欺负的痛苦。
愤怒本身没有问题,而愤怒这种情绪带来的行为通常会引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当愤怒来临时,我们能够觉察它,直接勇敢的面对愤怒底下的痛苦,这种力量就会变成一种让自己成长的能量,借助这种能量,我们瞬间就会变得强大起来,不需要攻击别人,也可以保护好自己。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需要觉察,所谓觉察,就是注意到一些潜意识里的习惯性反应。
攻击或逃跑是我们的求存模式。当我们把潜意识的反应提到有意识的觉察中,然后用理性的逻辑系统,请求存系统暂时缺席,不参与到生活的琐事中,这样我们就能保持觉察。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地训练自己,而最好的训练就是当我们感觉到愤怒时,深呼吸,问自己:这是跟生存有关的危险事件吗?如果不是,再直面愤怒底下的痛苦情绪,接纳它,跟它在一起,把它的力量化为勇气,平和而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会发现你不仅有力量,而且还充满智慧,拥有方法。
负面情绪促进更深沉的思考
有人认为,可以选择性的去掉一些情绪,例如,去掉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完全不生气,或者完全不难过。老师永远只能对学生微笑,对他们发火是鲁莽和不理性的。实际上,情绪的力量,是整体的。只有自由的体验各种情绪,才能感受到更多流畅的情绪。
承认和接纳我们的情绪,并不是因为它是对的,而是每种情绪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功能,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力量。如果仅仅为了某种情绪而忽略其他情绪,我们就无法完整地体验生活,就如纪伯伦所说,悲伤在你的心中切割得越深,你便能容纳更多的快乐。
几种常见负面情绪的作用
嫉妒告诉你,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么想要。
悲伤时哭泣,可以释放紧张,缓解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眼泪可以排毒,人们在痛快地哭过之后,自我感觉要好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改变。
适度的焦虑,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充分的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焦虑,让我们焦聚未来,更加谨慎细致,审视自己的不足,避免重大失误。
恐惧让我们注意安全,恐惧提醒我们做事的边界,让系统更加平衡,恐惧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1.接纳
所谓接纳,就是允许情绪的出现,有情绪是可以的。跟自己说悲伤是可以,害怕是可以的。只要你看到情绪,接纳它,它的任务完成了,就不会再干扰你了。
2.收下情绪的礼物
每种情绪都有它的功能,都有他的任务,所以当情绪来时,你先接纳它,然后问它你想告诉我什么?
3.一致性表达你的情绪
一致性表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提出来的。
一次良好的沟通,有三个要素: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