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
很小的时候,希望快快长大,觉得生命很长;长大后的某一天猛然发现,生命有限得紧张。年轻的时候,有雄心万丈,觉得诸事皆可为;老去的时候,只想从一而终,能做好一两件事就不错。
心随境转,人生几何!
正式扯淡
▲间歇性觉得海豹特别萌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人生一世,红尘滚滚,山河险峻要过,康庄大道也走,唯独生老病死,无可避逃。 有谁敢说,这一生不曾生过病呢?
甚至可以说,多数时候,我们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每隔一段时间,都得与一种或几种疾病相约相处。 蔡桓公讳疾忌医,先人留下的故事告诫我们这种做法并不明智,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只是,有些病,肉眼可观,直接呈现为生理上的损伤或病痛,难以伪装;有些病,不声不响,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痛苦、折磨、悲凉或恐惧,但你拿不出生理证据,连机器也检测不出。 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刚看过一篇文章,一对夫妻先后感染新冠肺炎,在各自隔离时,妻子写了23封鼓励的信,成为丈夫最有力的后盾。他说,没有这份支持,可能就撑不下来了。 这份强有力的积极支撑心态,对疾病治疗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接触过好几例癌症病人,无法忽视的是,对待疾病的不同心境,对疾病的治疗与身体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哪怕是最最普通的感冒,心理因素也在起作用,一个长期心境消极、心情压抑的人,免疫系统定会受损,毫无疑问得承受更大的痛苦——更易感、更危险、更难康复。
大部分人都不够了解自己的身心。一个人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的命运。所以,有医学观点说,一个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成为疾病的一部分。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不同的后果。消极者会多抱怨与攻击,甚至放弃;积极者会多鼓励与坚持,更有希望。
有很多研究数据表明,在治疗生理疾病的同时,去看看心理医生会恢复得更好。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这个意识。每次去医院,都人满为患,似乎客观上我们暂时也没法提供这样的条件。
人生的真相是什么呢?我们活在自己投射的世界里,对于人生的理解各不相同。我们都想一探人生的真相,却只看到人生这块“万棱镜”反射回来的一面。
疾病是一个可以探讨的窗口,在它面前时,我们会少一些伪装、多一些真诚。
前年,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一本与“高中生涯发展”相关的书的诞生,受益匪浅,也时时反思自己的人生。我理解的人生意义,是以有涯探无涯,以有限见无限。基于此,作为多年的心理学从业者,我把心理咨询的工作,也理解为这两者——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调整转换。 对于病痛,我们需要把那看似无限的痛苦缩小到有限的认知范围,限定了病痛的范围,健康和自由才会有空间;对于希望,我们需要把它从有限延伸到无限,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不正是我们国家应对疫情的精神吗! 在无数有限与无限的转换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真相,那就是爱。从爱自己到爱亲人,从爱亲人到爱朋友,从爱朋友到爱他人……爱的方向,就是人格健康成长的方向。
在国内疫情狙击战逐渐好转时,国外爆发了,短短时间确诊人数已经超过国内。
北京小汤山医院重新启用,所有医疗设备就绪到位,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信号,再次发出警报。 新闻评论中,充满了抨击那些想法设法隐瞒病情的回国人士。一场疫情,见证了团结与悲壮,也检验人性与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