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就像那排山倒海的浪潮,止不住地拨动着每根心弦! 尤其是那些被时代抛弃的记忆,更加痛心!曾几何时,闹市两旁的锢漏匠、菜刀匠、剃头匠等各种手艺人不见了身影!
“60后”看到了锢漏匠
21世纪的消费习惯是:一切“碎碎平安”之后,弃之垃圾桶,再无生还可能,可是,退回30年前,月工资还在几块钱徘徊的年代,“修修补补又一年”是正八经儿人家的生存之道。
锔子和钻头是锢漏匠不可或缺的两件工具,只要碎了的瓷器能够严丝合缝的拼起来,锔子和钻头就可以把零碎部件固定好,然后完好如初、继续使用。锔,就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把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才会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现在人人常挂在嘴边的老话儿。
“70后”看到了弹棉花匠
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弹棉花虽然在如今的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
曾听母亲说,走街串巷弹棉花一年四季,风餐露宿,手艺倒是不错,生意自然应接不暇。
“80后”看到了剃头匠
剃头匠的价钱总是要比理发店要便宜那么一些,于是跟街坊邻居混熟,也都成了主顾,当然以男士为主,上到几岁的咿呀孩童,下到几十岁的耆耋老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还记得小时候,家旁边有位剃头匠穿着白大褂,面前一把椅子,手中一把剃子,每次坐公家车路过,他总也没闲着,忙碌着给人剃头,动作娴熟,如今再去,早已看不到他的身影。
“90后”看到了爆爆米花匠
这个在一个轮胎皮模样的圆洞物件里“爆炸”出来的爆米花,吃出来的味道是它的“记忆和惊吓”。记得小时候,这样的东西经常被拖拉机拉到村里人口最密集和宽阔的地方。
人们端着玉米粒和大米前去交换,对的,你没有看错,除了支付少额的手续费,整体的买卖模式确实是物物交换。排队等候的时间,一锅接一锅玉米粒的爆炸声,可谓震耳欲聋,即便如此,也经受不住的香甜爆米花的诱惑,即便聋了耳朵,也要等到自己那锅出炉。
“00后”、“10后”看到了匠客街
60后的回忆里有锢漏匠,70后的回忆里有剃头匠,80后的回忆里有弹棉花匠,90后的回忆里有爆爆米花匠,而00后、10后或许是手机?游戏?机器人……曾经那些修锅、补伞、纳鞋底、拉二胡卖唱的手艺人们,就像驶过的车辆,一路风景都在身后,渐行渐远。
在此种情况下,匠客街APP就应运而生了!它是一款以匠人为主,为匠人提供专项服务,并建立打通线上线下两端营运的综合性匠人生态圈。除了目前已有功能,匠客街正在开发匠客学院功能,全方位整合匠人信息,让每一位匠人的手艺得以传承!
如今,虽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匠客街是不会让那些充满着温情,靠着灵巧双手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在00后、10后的眼前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