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撒哈拉的故事》之前,我关于三毛的了解,也就是那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她与丈夫荷西的对话:
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荷西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从此他们俩的故事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这段对话,也被很多人奉为情话之经典。
从前我只知道,三毛是一位颇有个性、特立独行的作家。因此觉得,大概是一个文艺又浪漫、高冷又疏离的形象吧。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一个可可爱爱的小姑娘。
原来她与荷西的爱情是真正的灵魂上的“门当户对”。
原来一个女子可以活得这样随性和自由。
01
书中有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刻: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当时读到这里,就觉得很是羡慕。
有一个完全懂得自己、理解自己的人,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三毛常常说,想去沙漠走一趟,但身边的朋友都当她在讲笑话,没有人当真。
只有荷西,不声不响地先跑到沙漠去找了一份工作,找好房子,安定下来,等待着他心爱的女子到来。
等三毛到了之后,荷西因为暂时没有早晨的乘车证,只能住在公司宿舍,三毛住在他们租的房子。两地相隔来回快一百公里,但是荷西每天都会坐交通车来看她,当时他们还没有买车。
有了自己的车之后,荷西还会在下班之后,带着三毛去往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找她喜欢的小乌龟化石;
会在经济窘迫的时候,一起去海边捉鱼回来卖;
也会花上一天的时间,跑到遥远的大西洋海岸,只为了满足三毛的好奇心——去看当地的女人怎么洗澡。
这些看起来傻傻的事情,荷西都认认真真地去做了。
荷西是真的很爱三毛,才会把三毛宠成了小孩子吧。
而且,正是由于他们的两颗童心,不被世俗羁绊,总是花样百出,才能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沙漠生活过的妙趣横生。
02
三毛与荷西在沙漠结婚的时候,时间之随意,仪式之简朴,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由于是跨国婚姻,他们又身处西班牙属地,所以结婚的各类文件申请、手续办理十分复杂。
好不容易三个月过去了,法院秘书终于对三毛说:“好了,现在你们可以结婚了,我替你们安排好了日子,就在明天下午6点钟。”
于是有了下面这一段好笑的对话:
这时我看到荷西公司的司机正开吉普车经过,我赶快跑上去叫住他:“穆罕莫德沙里,你去公司吗?替我带口信给荷西,请告诉他,他明天跟我结婚,叫他下了班来镇上。”
穆罕莫德沙里抓抓头,奇怪地问我:“难道荷西先生今天不知道明天自己要结婚?”
我大声回答他:“他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司机听了看着我,露出好怕的样子,将车子歪歪扭扭地开走了。
结婚那天,三毛只穿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甚至不是新的。
鞋子是一双凉鞋,头上戴了一顶阔边帽子,没有花,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
就是这么简单。
荷西说:“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
然后他们走四十分钟的路到小镇上的法院去结婚。
简单的结婚仪式之后,突然有人发现,他们都没有交换戒指。
三毛问荷西戒指带了没有,荷西很高兴地说:“在这里。”然后他将他的一个往手上一套,就去追法官要户口名簿了,完全忘记了也要给三毛戴戒指……
结好婚之后,他们没有请任何人吃饭,也没有去饭店庆祝,而是回家自己做饭吃。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婚礼也可以这样随性和简单。
也是第一次知道,即便是这么简单的婚礼,也自有它的另一番趣味和意义。
只要两个人之间有爱,只要开开心心,其实那些所谓的衣物首饰、繁文缛节也并不是非常必要。
03
结婚后,他们简单又甜蜜的日常生活,简直就像是一部现代言情剧。
《沙漠中的饭店》这一章,讲的是三毛在家做中国菜的趣事。
三毛做了一道“粉丝煮鸡汤”,荷西问,这是什么,中国细面吗?
三毛说:“这个啊,叫做‘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
后来三毛又做了一道“蚂蚁上树”,荷西咬了一大口问,好像是白色的毛线,又好像是塑胶的?
三毛回:“都不是,是你钓鱼的那种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
还有一次做了寿司,荷西拒吃。
“什么?你居然给我吃印蓝纸、复写纸?”
我慢慢问他:“你真不吃?”
“不吃,不吃。”
好,我大乐,吃了一大堆饭卷。
“张开口来我看!”他命令我。
“你看,没有蓝色,我是用反面复写纸卷的,不会染到口里去。”反正平日说的是唬人的话,所以常常胡说八道。
“你是吹牛大王,虚虚实实,我真恨你,从实招来,是什么嘛?”
“你对中国完全不认识,我对我的先生相当失望。”我回答他,又吃一个饭卷。
他生气了,用筷子一夹夹了一个,面部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表情,咬了半天,吞下去。
“是了,是海苔。”
我跳起来,大叫:“对了,对了,真聪明!”又要跳,头上吃了他一记老大爆栗。
三毛不仅总是把荷西唬得愣愣的,还去唬荷西的老板。有一次请老板来家中吃饭,用“小黄瓜炒冬菇”冒充“笋片炒冬菇”,当然了,老板是没有发现的。
明明自己这么调皮,却还说“有时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心里有点悲伤”。
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中,除了三毛与荷西的生活点滴,也有恢弘壮丽的大漠风光,但其实更多的还是关于沙漠里的一个个“人”。
有十岁就结婚的邻居小女孩姑卡,有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杂货店店员沙仑,有不断向三毛索取物品、有借无还的邻居们,还有心地善良正直,又可悲可怜的哑奴……
感谢三毛用笔记录下了这些人和事,才让我们得以一窥撒哈拉沙漠的大致样貌,让我们这些无法去到沙漠里的人,仿佛也到那里走了一遭。
三毛最后的人生,在一般人看来或许凄凉悲惨。但是我想,她自己肯定不觉得遗憾。
因为她肆无忌惮地疯过、幸福快乐地爱过、自由自在地走过、看过,所谓精彩的人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