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间管理的核是早睡早起,80%的精力推动20%的主要任务 □
昨日就寝 ☪︎23:00今日晨起 ☼06:30
昨日午休/冥想:60/00min
【今日三只青蛙】
厨房用品采购
*90天改进:
*90天流程:
【昨日收获】
❤️张弛有度
今天正常的吃饭休息,总于感觉疲惫了一两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稍微恢复了一些。年纪大了,身体的恢复期也延长了许多。不能够过度的透支精力。
❤️总结反思
今天早晨的践行小组会议是六周以来人数最少的一次,两个伙伴参会。部分伙伴因事请假,个别伙伴退出。90天的践行,时间进度接近一半,几乎也到了最低谷的时期。从早起打卡的时间、参与的人数、群里活跃程度等方面看,这一周都不尽如意。小组群里除了接龙打卡,没有其他的任何交流。个别伙伴认为打卡相对麻烦,过于形式化。现在的确在向形式化发展,为了打卡而打卡。是什么原因成为了今天这个局面?我想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伙伴们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团队的一员,仍然把践行当成是个人的行为。当然这本没有错。参加学习的来自五湖四海,上百号个体,要想按照一个步调往前走,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靠组织者的凝聚力,也需要参与者的向心力。但向心力很难普遍化的养成。同样是打卡学习,我用APP学习强国这个例子。今年开始,各级的党组织推学习强国APP,党支部党员在学习强国里面还建立了学习小组,每一个人的学习积分情况以及学习排名,都公开可见,学习没有强制性要求,但是每一位成员都积极的攒积分,积分不得满分,不达标就会落后。这种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形式化,但在这种公开积分公开排名的影响下,我们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每天早起的第1件事情,就是要点开学习强国打卡,一个月下来甚至成为了习惯动作。相比同样是打卡的小组践行,这种形式化的效果怎么就那么好呢,我想,这是因为参与者没有向心力,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团队的一员。在学习强国里面,因为和现实的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与这个团队密不可分,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被迫,由于把自己当成了团队的一员,就会去主动的参与。而小组的践行不一样,可有可无。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一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是要回头再想一想自己,参加培训的初衷是什么?打卡只是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参加学习,加入小组打卡,是希望通过公开承诺,众人监督,让我的打卡践行,更加有效。不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二是刻意练习,加强驯化。恰好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文中将学习比喻成驯化。人磨墨,墨磨人,说的就是驯化的过程。三是联络伙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结伴同行,不孤单。
【好习惯打卡】
21天养成行为习惯/90天养成身体习惯/180天养成思维习惯。
2019年誓愿每日达成情况打卡:
每日收集:√
每日阅读:√
每日讲稿:√
每日检视:√
每日运动:√
管住嘴,不追剧。√
【感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