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停的掉入这两者之间,它们都需要。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是无我,其实是掉入了更大的自我,因为你希望按你的标准行事,这标准便是你的自我,也许更强大,用外在的事件和关系去检验,但凡你评判,就掉入了了一个自我里面,可能你需要静静的去看自己 ,观察自己,而不需要说话。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动即觉,一觉即化。
昨天我和女友仨人聊天,一如既往的真实表达,他们对我的回馈:对朋友的付出更多是金钱回馈,比如买礼物给他们,但并没有实际上行为的付出,比如陪他们外出。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用心和行动去表达。还有,我在朋友家里没有反客为主照顾他人,我也意识到了,有时太把自己当客人,没有想到为大家服务,从今天开始可以调整这一点,以大局者,对方的心态照顾全局。
当然,无我也很重要,它是你情绪升起之前信念建构的重要依托。无我:没有自我的那一套东西作为阻碍,放空自己去感受倾听,慢下脚步。
从自我到无我,从我到自我,需要不断转换。自我:生活在社会以及人际关系中关于自我的一套规则、价值观、信念;而无我,则是知道一切皆空,不必执拗,较真,学会顺应,用心若镜。
这一套非常有意思,自我是认知行为疗法和后现代建构的东西,无我是心经,佛教。它们构成了人生最本真的两个面向。需要好好学习领悟。
我爱这纷繁的世界,对每个人有兴趣,希望有更多体验,同时,我喜欢出世的心态。以出世的心态感受入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