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监考时,一学生进考场前因为天气太热中暑而晕倒在教室门口,我们几个监考老师急忙把她抬进教室阴凉处,将腿抬高,血液回流之后人总算恢复神智清醒。正式开考时,我提醒她喝点水,见她也没去包里取水,便下楼去校园超市买水,再奔上楼,一来一回,我虽没中暑却也热得直冒汗。不过令我比较失望的是,这女生考试结束交卷时从我身边走过,最后连句“谢谢”也没说。遇到当时这样的场景,我想任何一位老师都会像我这么做,尽管没多少期盼别人的道谢,只是尽了自己努力去帮助对方;不过,在对方接受帮助之后却漠然离开,内心或多或少表示有些不舒服;这女生离开考场之后,我当时就在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与疏离感,到底需不需要非常热心帮助别人?
前几天,出门倒垃圾见对门邻居大门没关,当时觉得只是偶然,反正电梯上下需门禁卡,小偷也绝不会吃饱闲着走楼梯上这么高来偷盗,除非外卖人员搭乘电梯在哪层岀又走一段楼梯才能到达;不过,第二次开门,第三次开门...一直到后面几小时过去了,对门还是大开着。后来我外出时告诉了物业让他们通知业主,儿子说我有点多管闲事,管闲事的我不过最终还是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在我外岀归来,电梯中刚好遇见对门邻居,我无语的是对方的冷漠,虽然我们不常过来居住,也不怎么认识与熟悉,但至少可以见面打个招呼,况且我还善️意地做了好事。
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会说“谢谢”,是开不了口?还是觉得这两字是多余的?但我觉得这两字是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最有效方法,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前进一步,可以卸下彼此冷漠的面具。
昨天晚饭时,儿子对我烧的毛豆挑三拣四,并不是嫌弃味道,而是嫌弃毛豆的形状;他喜欢的毛豆是豆荚中带有两颗豆肉,而不是三颗四颗。我觉得他完全不可理喻,索性冷处理他,等我忙完厨房清洁工作后,发现他把饭也吃差不多了,我决定继续冷处理一阵,让他自己去反省一下。快到睡觉时间,他主动问我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睡觉以及明天的饭菜吃什么。这时候,我决定好好修理他一番,让这颗松动的螺丝拧紧些。我和他讲了洗澡睡觉完全是自己的事,一而再地拖延也没什么意思;至于明天的饭菜我决定罢工,因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只知道抱怨和嫌弃,我觉得特没劲就不想烧了。过没几分钟,儿子居然主动提出第二天一起跟我去菜市场挑选满意的菜,我还建议他在我烧菜时可以当下助手帮个小忙,体会下劳动的艰辛。在我们达成协定后,我转身要离开他房间时,他说了一声:“帮我空调风门调一下,谢谢!”
我觉得这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冷处理比一味满足要好太多了,尤其听到孩子对自己父母说“谢谢”的时候,我想彼此间的沟通是成功的。我们太缺失一些文明用语和亲情感了,尤其对家人,经常觉得家人永远会对自己好,就不需要说“谢谢”,却不知家人的心门有时也会关闭;所有的付出虽然不在乎最终的得到,但至少需要在快乐中付出;如果最终得到的是抱怨嫌弃和坏脾气,或是连最起码的感谢也没有,我想谁都会选择转身离开。
记得以前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老外平均每天要说至少200声以上“Thank you!”,我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对外人或对家人,说与不说效果完全不一样。那些还没学会说“谢谢”的人,我想世界正在慢慢远离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