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的时候不是用眼睛去发现,不是用眼睛去看到的,有的时候,它要用心去感受,心若向阳,万丈光芒。
通常来说,喜剧都是以荒诞的形式,奇特的浮夸,用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虽然是喜剧,但往往,人们看到更多的是悲。当然了,这说的是伟大的喜剧,和现在那些配着爆米花笑笑就过的喜剧不一样,伟大喜剧的内核,充满了无奈,充满了悲伤,虽然结局可能是美好的,但那不过是为了圆“喜剧”外衣的谎。善意的谎言。
对喜剧内核的理解,加上对卓别林称号的了解,让我十分担心,担心这部《城市之光》最后的结局,会是悲剧,会是一出以喜剧的名义渲染的悲剧。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和我想的都是一样的,倘若卖花女知道了流浪汉的真实身份,她是不是会像所有的拜金女一样,对流浪汉感到万般厌恶,万分嫌弃。这样的结局,也许会更好的起到讽刺的作用吧,毕竟卓别林喜剧大师称号的另一面,是他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发声。
穷小子遭遇拜金女嫌弃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盖茨比为了心心念念的女神,努力打拼社会地位,然后为了讨好女神做尽了一切,最后只是落得个惨死的悲剧,他死了,为了女神而死,而女神依旧拜在她奢靡的生活里,她连一滴眼泪也没有为这个为她而死的人流下——“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港湾,肯定觉得梦想已经离得非常近,几乎伸出手就能抓到。他所不知道的是,梦想已经落在他身后,落在纽约以西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连绵不断的美国原野上。”真是悲伤呐!
穷小子遭遇拜金女嫌弃的故事的结局,不是好的结局,都不是人民大众所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倘若真的是卖花女嫌弃流浪汉的结局,我想我会从心里把卓别林拉下我心里喜剧的最高殿堂吧。因为那样真的太无情了。就跟《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局一样令人悲伤。
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对里面男女主角的遭遇感到揪心,仿佛无休无止的悲剧在他们的生活上演,他们无处可逃。所以看《城市之光》的时候,一开始我就抱着看悲剧的心去的。恰恰如我所想的那样,开始的一幕是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躺在雕塑上睡觉,他被广场舞台下正在举行剪彩仪式的人怒斥、指责,轰赶。荒诞的开始。
荒诞的开始过后,就是剧情的发展了,被小男孩嘲笑的流浪汉,居然把自己身上仅有的钱给了不知道是真盲还是假盲的卖花女——事实上,我想的是卖花女是装盲的,因为她泼水的时候还能泼到流浪汉,这是大师讽刺的一个情景,然而我错了——给了钱卖花女,体现了流浪汉的善良,卓别林电影里的小人物,都是善良的,有着一颗纯真的心。
善良的人在荒诞大环境下的悲惨遭遇,中间夹杂着喜剧因素,这就是大师们的喜剧方式吧。影片的全部,都因善而始,因善而终。流浪汉善良的把自己仅剩的钱给了卖花女,因此有了后面帮助卖花女的故事,流浪汉因善良的拯救了想要自杀的富翁,因此有了后面一系列情景的连续。
因为拯救了富翁,富翁十分感激,便把流浪汉当作“朋友”,带他吃香喝辣的,让他开自己的豪车,因为富翁,流浪汉有了第二次买卖花女的花的钱。流浪汉拿着富翁给他的一笔钱,买了卖花女两篮花,让卖花女一下子赚到了好些日子的生活费,流浪汉又开着富翁的车送卖花女回家,因为富翁,流浪汉有了资本做这样的事。
看过影片的人,应该都会对富翁感到矛盾吧,没有他,流浪汉就没有资本一次又一次帮助卖花女,可另一方面,又是他一次又一次在酒醒后轰赶流浪汉,翻脸不认人,最后也是因为他,流浪汉承受了入狱的灾难。可以说,这很有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意味。
作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富翁是个矛盾的存在,是大师卓别林为了反映社会某些现象的存在,那么卖花女呢,是否也会以这样的存在出现,在看完大结局之前,我都认为一定会是这样的。卖花女的一些表现,让我对悲剧结局感到担心——当流浪汉开着富翁的车送她回来的时候,当流浪汉一次又一次帮助卖花女的时候,流浪汉在卖花女心中的形象,越发高大,越发光辉的时候,她心里的流浪汉,那个帮助她的、她看不见的好心人,是个高富帅。梦想与现实相遇的幻灭,往往是最能激发人性的恶的。
尽管这只是一部影片,我却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想:流浪汉有没有想过,当盲女能看到世界的时候,他会失去这一切呢。也许他是害怕的,也曾不舍得,可是他是善良的,善良驱使他必须这么做——善良让他在知道盲女病了主动找工作赚钱给盲女养病;善良让他赚到了钱几乎分文不取都给了盲女支撑生活;善良让他冒着生命危险打拳想要帮助盲女支付房租;善良让他最后把从富翁那里拿来的1000全部给了盲女,让卖花女去修复眼睛。善良让他入了狱,让他本就悲惨的生命更加的悲惨。
影片到流浪汉入狱那里,原本就可以结束了,影片达到了它的喜剧批判性作用,但卓别林还来了一幕惊心动魄的结尾——当重获光明的已经开起花店过上富足生活的卖花女把一捧花卖给一个英俊的公子哥,她心里想着她幻想的高富帅“流浪汉”,她准备用一朵花打发这令人嫌弃的流浪汉时——我仿佛看到了最大的悲剧,啊,为什么最后还要来这么一幕呢。惊怕过后,卓别林也是放过了我们广大影迷——影片在卖花女触碰到流浪汉的手时两人的问答中落幕——“是你吗?”、“是的。”、“你能看到了?”、“我能看到了。”简单,温馨。
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悬着的心放下了。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我明白了,城市之光,不是城市的车水马龙,不是城市的霓虹闪烁,不是城市的高楼大厦。城市的光,是流浪汉的善良,是他的善良,让卖花女得以重见光明。城市的光,是卖花女的纯真,是她的纯真,让我们知道,善意的光芒,不一定需要用眼睛去看,也可以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