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视觉一样,听觉也为我们提供着了解周围世界的信息。听觉也有三个心理维度:响度(与声波强度有关)、音高(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波的复杂性有关)。
通过对听觉的学习,今天我才知道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分贝,并不像尺子一样是等距的。每10分贝代表声音强度增加10倍。比如说,60分贝的谈话不是30分贝耳语的两倍,而是大了1000倍。
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耳朵正常能检测的频率范围是16Hz(管风琴的最低音)到20000Hz(蚱蜢腿的刮擦声)。声音的复杂性常常指构成声波的频率范围的相对宽度。纯音只有一种频率,但是纯音在自然界中极其罕见。所以说长笛的声音听起来相对纯净,而双簧管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浑厚。
当许多声波频率被呈现但不和谐时。我们听到的就是噪音。当声谱的所有频率都出现时,它们会产生一种叫作白噪音的嘶嘶声。正如白光包含了可见光谱的所有波长一样,白噪音也包含了可听到范围内的所有频率。
下面我又要搬书向大家介绍我们是怎样通过耳朵来听到声音的了。声波会撞击位于中耳的鼓膜,它可以对单个分子的运动做出反应,以与声波本身相同的频率和振幅振动。然后振动传到鼓膜内侧的三块小骨骼上,它们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分别叫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一个接一个地移动,最里面的镫骨推动通向内耳的隔膜。而真正的听觉器官是柯蒂氏器,即耳蜗内部的一个堂室。耳蜗位于内耳,像蜗牛一样的结构。与视网膜一样,它包含所有重要的感觉器细胞,即毛细胞。
当压力到达耳蜗时,毛细胞会在耳蜗内部的液体中引起波状运动,这些液体推动嵌着毛细胞的基底膜,使它以波状方式移动。毛细胞上方是另一层膜,随着毛细胞的上升和下降,它们的尖端碰到这层膜并弯曲。这个过程就是毛细胞开始发出的信号,然后这个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通过毛细胞的运动方式来确定我们听到的声音类型。是不是感觉又很复杂难懂,那么你只要知道声音是通过耳膜传递给耳蜗,然后耳蜗会派出它的“手下”演习振动方式,然后再“表演”给大脑,然后我们就知道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了。
当我们短暂地暴露在极大的噪声中,如枪声或飞机发出的声音(140分贝),或持续暴露在中等噪声中,如车间或行驶的卡车声(90分贝),都会损伤脆弱的毛细胞。在约120分贝的摇滚音乐会上,坐在或站在扬声器附近的歌迷可能会损伤听力。毛细胞的损伤目前是不可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听力,远离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