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校园,洗去尘埃,留下洁净。往日的喧闹,孕育着今天的宁静,也储备着跃起与爆发。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最初的阵地。召开运动会,旨在推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意义深远。开会的消息一发出,就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校园,学生期待,我们教员也同样期待。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还不用挨坐,于是就忘掉自己。曾几何时,体质下降,近视率上升,要么像豆芽菜,要么是胖墩,完全没了正形。最近几年,本地把体育也纳入了中考。应该说这是一项放眼未来的决策。
只要上过学念过书,就有运动会的印象。那是岁月抹不掉的记忆。无论规模大小,也无论项目齐全或单一,都会搅乱我们心底的平静。正式比赛之前,都要举行一个入场式。排在最前面的是国旗方阵,即使是校园运动会,祖国总是要放在首位。紧跟的是彩旗队,五颜六色的旗子,昭示着丰富与活力。运动总是与朝气蓬勃相联,就像少儿和天真烂漫相伴。接着是鼓号队。整齐的服装,昂扬的气势,矫健的步伐,你能说不是一支队伍?风停雨止,昂首挺胸。下点小雨,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欲望和斗志。事情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插曲和挫折是避免不了的。
运动会正式开始之前,先要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既为检阅班级的整体素养,又为展示五、六十个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运动激情。队形整齐划一自不必说,服装是一定要统一的。几个班往那一站,不用动作,差异就先出来了。我读师范学校时,我们那个班是年级编号一班,运动竞技能力更是全校第一。广播操作为集体比赛项目延续了好多年,几乎成了集体项目的代名词。近年来,各学校相继推出了更符合少儿身心特点的集体运动项目,诸如花样跳绳、花样太极等。比赛时,几个班一字摆开,照例先由体育老师整队。口令声里,气势恢弘,从脚下的位置平移到指定的地方,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进入角色。台上的评委,先看神彩,气质和活力。再判动作,节奏和规范。最后是服装和感觉。旁观者只是欣赏,最在意的是学生与班主任。同样是教员,可心情却截然不同。是的,运动会中,轻松的是裁判,最累的要数班主任。我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对此感受犹深。基层的教员辛苦,单从外观是看不出来的,必须深入内心。事非经过不知难。
运动会的项目很多,径赛类,田赛类,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质。正如我们吃饭,摄取的食物很多,目的都是为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需的营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级的娃娃投沙包。憋足了一鼓劲儿,全力一扔,却跑到旁边去了,惹得两边观战的人哈哈大笑。也不怨他们,年龄小,不是十分清楚方法,不得要领,所以什么结果都不足为怪。有一个很厉害,一下投了十米多,算得上同龄人中的大力士了。记得我刚上师范学校那会儿,参加短跑比赛。起初那些高年级学生没把我放在眼里,可比赛结果,我一人囊括了一百米、两百米和四百米三项径赛的冠军,整个赛场沸腾了,都叫我小飞人。真可谓有志不在年高。这些娃娃差不多也是平生第一次参加正规的运动会,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虽说是第一次,可留给他们的记忆也许是永远乃至终生。现在,人们的营养是丰富了,甚至过剩了,可体质不一定比过去强。运动少,体能训练不足,体质怎么增强得了呢?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运动会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它本身,而更在于它的辐射和普及。半年一次的运动会,希望来得更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