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梁王也就是皇帝的演技是十分在线的,很多人被他的演技折服。剧中,梅长苏等一大批正义之士不断批判他领导力不行,崇尚权衡之术,不顾百姓生死。其实,在我看来,与其说梁王本人有缺点,不如说他身上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是人性的弱点。
嫉妒
为什么梁王执意娶林乐瑶,造成言阙终身的遗憾?梁王难道真的不知道林乐瑶与言阙的感情吗?以当时梁王、林燮、言阙三人的友好关系,我想梁王这么做绝对是故意的。他喜欢林乐瑶应该是真的,但是看到林乐瑶爱言阙,他心生嫉妒,于是强娶林乐瑶。言阙为了朋友之谊,爱人的幸福,只好割舍。
七万赤焰军梅岭冤死,皇长子祁王被逼自尽,仅仅是因为听信谗言吗?后来梁王的话语明确表明了他的态度。梁王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有一大批耿介之士追随;也不能忍受自己儿子的每一个提议,总有大半的朝臣叫好;更不能忍受连自己最好的朋友林燮和言阙都心向于他。
那个时候的他正值壮年,一生襟抱未曾开,怎么能忍受床榻之侧有他人酣鼻,就算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于是,深深的嫉妒之情扎根在心底。可巧,身边的夏江看穿了他的心思,设了个局,梁王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拔掉心中那根隐刺。
如果不是熊熊嫉妒之火的燃烧,他怎么会处理得那么决绝,杀了一批又一批的忠贞之士,即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怎会避而不见与宸妃交好的静妃,处处为难从小就跟随祁王的靖王。
人,最可怕的一个是贪念,另一个便是嫉妒之心。嫉妒往往让人丧失理智,扭曲心灵。可是,生而为人,或多或少都有嫉妒之心。我们不能扼杀,只能慢慢调解,不要让它成为吞噬一切的心魔。
多疑
梁王的多疑伴随剧情的始终。我并不觉得有疑心有什么不好。就像梅长苏说的:人从来只有被朋友出卖,敌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嘛!如果我们揪着梁王的“多疑”,以此认定他领导力不行的话,恐怕是一种偏见了吧!
剧中恐怕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表现出“多疑”这一面了吧。誉王不多疑吗?他不断揣测梅长苏做每一件事的用意。秦般弱不多疑吗?她为什么要四姐帮她攻破童路呢。靖王不多疑吗?为什么誉王与夏江设的局轻轻松松就离间了他与梅长苏的关系呢。
对任何事都不起疑心不的人,恐怕大多是心智未开吧。其实,我们仔细反省自己,都或多或少的有过揣测他人用意的时候。有时候,有疑心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武器。可是呢?人最怕的是没有底线的怀疑他人。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对他人都有一个基础评价系统。他行事风格、为人处世,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当我们听别人说他做了什么什么出格的事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他不是这种人。一般的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评价系统理智地做出分析判断。
可是有一种人,他怀疑一切。他常常不相信任何人,即便他心底知道某些人不会这么做,可是他害怕出现什么他担负不起的后果,于是选择半信半疑。就像梁王那句话:就算杀错,也不能放过。就像静妃说的:当年的父子之情、夫妻之爱、兄弟之道、君臣之义,全数都是消磨在陛下的无端猜忌之中的。
人,不怕怀疑,可是怕从不敢相信。
薄情
自古皇帝多薄情,这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还记得《甄嬛传》中太后跟皇帝说,做皇帝不能太喜欢某个人。前朝与后宫总是牵扯不断。皇帝还是不要有感情的好。
《琅琊榜》中的梁王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抢夺宸妃,却眼睁睁看着她自尽。宠爱越贵妃多年,废黜太子之后就降了她的位分,也很少再去见她。静妃问他,太子被废,越贵妃就一定要降位吗?他答:那是自然。自古后宫,都是母以子贵……这也是规矩。
在梁王心里,女人是什么呢?估计就是为他生儿育女的工具吧。哪个孩子有出息,哪个母亲就被重视。孩子犯了大错,母亲就跟着遭殃。什么情啊爱啊,那都是浮云。
除了对女人薄情,梁王对友情亦是如此。林燮和言阙曾经以性命助他登上王位,可是梁王却能狠下心来杀死林燮全家,连自己的亲妹妹也不曾放过。
如果一个人真的没了情感牵扯,理智地处理与自己至亲至近之人的关系,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
我觉得,这是梁王最可悲的一点。可是,当我们真正面对亲情与正义的抉择时,又有谁能做到坦坦荡荡呢?就像静妃说的,真的不怕故人入梦吗?人,多情时苦恼,无情时可悲。
明天周末,我要休息啦。
不出意外的话,周一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