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写作只要自己开心愉悦便好,好文笔有时候确实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帮助。但是仅仅靠写文章养活自己的人毕竟不多。
其实更多的人只是把写作当成发泄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一直在宣扬,写好文章如何能让自己赚到更多的钱。我只想说,有些人确实通过这个途径让自己进入到了一个更好的圈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走得一样顺畅。
写作是有套路的,不可否认,但是套路太多,又会显得刻意,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有人问我,参加一些写作的训练营好不好?我觉得那就要看自己去衡量了。因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如果你忘想通过参加一两个月的训练营让自己成为写作高手,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我不建议你参加。
有些人参加训练营是寻找一种激励自己的方式,确实是助益写作。但有些人参加了训练营,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他把这个训练当成一种负担,照着老师说的去做吧,太累、太压抑,有点对不起自己,简直不要太虐。要是不按老师说的做吧,感觉对不起自己的钱,很鸡肋的感觉。
其实大家看多了,写多了就会发现。写作其实是没有所谓灵感的,灵感不够就是积累还不够,积累到那个点了,自然能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一部好的作品,有时候往往出自于作者的无心插柳。不是说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没花心思,没有期待。而是说作者打自己的内心觉得这是一部好作品,一部对起读者的作品,功利心没有那么强。写好这本书,只是想要更多的人去欣赏,而不是为了衡量这本书可以卖到多少钱?
有些作者就觉得自己处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处境。因为他既想写出自己内心认为的好作品,也想写出让市场认可的作品。
我觉得是有一个误解的,就是读者鉴赏水平的误解。有些作者认为比较有哲理性的,比较有深度的作品不能够迎合到大众的口味,一些比较粗鄙的反而能够赢得市场。
其实我觉得,要对读者有信心,要相信读者的鉴赏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好的作品与不好的作品日子久了输赢自会见分晓。当然,以写书写文章为生的人们有这样的担忧也很正常。
其实关于作品好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当然,它也有一个准入的门槛。我觉自己明白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然后自己有评判标准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当然很在意别人会给自己打几分,但别人的标准也不都是对的。比如你会发现,简书里面的作者,有些确实写得不错,但是读者并没有很多。但是慢慢的,读者看多了,发现了他的好,必然会加大关注度的。
有些被很多人点赞的文章不一定有深刻的东西在里面,有些仅仅是文章标题有点噱头,然后进去看了再点个赞。所以很少人关注的作者也不要灰心,先好好写吧。
我鼓励大家尽可能多的去阅读书籍,因为我阅读的书太少了,写的也少,这是事实。但是过度解读“阅读”这事也不是好事,有人每天读一本书,写一篇一两千字的读后感,不是说办不到,只是觉得办到了也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读书,要看你读怎么样的书?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简单的翻阅,我觉得是一种浪费和对作者的不尊重。在粗浅阅读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写出来的读后感一定也是不够深刻的。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写得也很棒,可能确实也有这样的人吧,但我不是。
如果你觉得这种强迫自己的方式不适合你,那你就不需要去跟风,按自己的步调做就好了。过于功利的心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格式化的,触动不了别人内心。
通往成功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学会去享受每一个当下的日子,对自己要有要求但不必过度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