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今日清理电脑的时候,找到去年选修朱老师的《中国文化史》写的结课论文。跟着朱老师的脚步,对于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各个流派都有了一些了解,也接受了朱老师很多的观点,在朱老师的启发下也有了许多的思考。最后,课程结束,我居然也恬不知耻、不自量力的敢于说一说我 学习《论语》、《庄子》后对物欲时代下生活处世的思考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在物欲横流与过分强调成功的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为了世俗的价值观披星戴月、疲于奔命,那些头顶的光环、外表的光鲜、成功的标签,在一个个的获得,但是当夜深人静,你是否也感觉到疲惫和厌倦;当一人独处,你是否也有过虚妄与迷茫;当道德的天平架起,你是否也有过犹豫。你还可以保持坚定吗,你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吗,又或者你心安吗?
这是快节奏的时代,这是碎片化的时代,这是成功学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都是这个时代局中人。但是,我们其实是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既然随波逐流,向前去接受成功学的一套,也不过落得个疲惫迷惘,也许是时候回头了,回头问问我们的初心,看看我们的来路。我看见两位两位老者的身影,或稳如泰山,或潇洒四风,我听见谆谆教诲,从文化史的长河中溯游,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光亮,找到了方向,我听孔子论仁,猛觉“敢以儒学修吾行”,我见庄子逍遥游,忽感“愿借道家淬我心”。儒学博爱,如海似山,它稳重浩瀚、温热广博,它是在道德天平下最后的定海神针;道学的世界,闲适而自然,它是天真的、是活泼的、是神圣的、是自在的,它冷静而超脱,是我们在疲惫迷惘的时候,心灵的最后的避风港湾。凭我鼠目所能窥及,也可综其两家学说之长,与时代找到一个可以自洽的方式,在选择时保持公正直身,保佑自己最后的底线,在疲惫时也留有一个心灵的出口,与时代握手言和。
“敢以儒学修吾行”,是说要以儒学的为人处世的哲学,来审视自己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成功本没有错,想好向好之心,恰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是在追寻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迷失,而儒学的仁的思想,恰恰可以做为我们永远的明镜,随时照拂就可以见出我们的或真善美或假恶丑,以学儒学修身修行,是保持我们为人的正直正身的保证。那么,问什么说儒学有可以为修身标尺的作用呢?
这还是要从孔子创造性的提出的仁的思想说起。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提出仁人君子之学说,他反复的诠释着仁的内核,传播着仁的思想,批驳着不仁的种种。他在从理论上塑造了一种最美好、最优秀、最高贵的所有的善与好的道德的集大成者,及仁的思想,也是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仁就是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社会价值,是非物质化非情感化的人文关怀。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中国两千多年年的封建统治中,儒家仁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向着仁的高度不断地逼近努力,回望历史长河,其中不乏将仁的思想贯彻的伟人,且不说亚圣孟子,不谈朱子,就放眼近现代,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是一位儒学大家,一个修身养性、克己慎独的儒者,作为科举路上的儒生,他从小便受孔子儒学的耳濡目染,日后他的勤、考、俭、仁、恒、歉这些日后帮助到他的优秀的品质,他的自省,在日记中无情的训诫反思自己,守住了道德、廉洁的底线,扼杀了自己荒淫贪财的邪念,在家书中对家人的教导以及家风的建设,又有谁能否认不是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呢?
所以今人如我们,大有重拾儒学智慧,修养我们的言行的必要。当你或是欲张口多嘴、搬弄是非,或是欲快言快语,唇枪舌剑,或欲巧语谄媚,阿谀奉承,也许你耳边也会响起,“巧言令色,鲜矣仁。”,于是学会适时打住闭嘴;当你陷入讨好四方,不敢得罪人而战战兢兢、进退维谷时,你或许会想起孔子曾言,“乡愿,德之贼也”,想起“为君子,能好人能恶人”;当利欲熏心,又或者你困恼目前的拮据,你也许想到孔子陈蔡绝粮事,也许想起“君子固穷”,于是或者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或者通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你想要甩锅他人,当你对他人过分的苛求的时候,你也许会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物质世界,在快节奏社会,我们往往难以免俗,变得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当外界的风向一味的一边倒的吹捧,当当事人盲目的追求,趋之若鹜,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特别容易迷失。对于成功的狭隘的目光,会让人看不见很多东西,看不见别人的真善美,看不见自己的假恶丑,看不见道德的底线。如若真的每个人有那一份勇气与决心,“敢以儒学修吾行”,那么在生活中很多的选择的面前,也许你的耳边都会响起道德的警报。我觉得,仁的光辉是前方的灯塔,它指引你的前方,为我们保驾护航,仁的条框也是一把标尺,保护着我们的道德的底线。
“愿借道家淬我心”,是说要借庄子道家的宁静自热,闲适逍遥的思想,不是要和世俗世界决裂,躲到深山老林逃避遁世,而是要在内心,建立起心灵的伊甸园,在纷繁世界里为自己觅得一个心灵的出口;不是要你挥舞大刀利斧,来砍断镣铐,而是要内心明净开阔,戴着镣铐跳舞。外部世俗的生活,成功学的世界,条条框框、规规矩矩一层一层地将你包裹,圈套,而“身虽囿桃核,心为无限王”,无所待无所依,“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畅游天地宇宙,潇洒快活,这就是我们要想庄子道家所讨借的人生的智慧。
俗话说,“大解脱则大自在,大自在则大快活”,我们多少人多少人醉心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奔波劳累,在其中体悟着权力和利益给自己带来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殊不知,这二者恰恰是我们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汲汲于此,只会不停为自己的枷锁上添加砝码,而自负其重。而我们且看看庄子,当楚王使大夫二人往,“愿以境内之事累矣!”,庄子则是持竿不顾。不宁死为留骨而贵,而宁其生而曳尾涂中,多么快意潇洒!往矣!大夫往矣、楚王往矣,世俗功名利禄之累往矣,但一个人有这般超凡绝俗的大智慧和清洁的精神的时候,于是什么时代的快节奏,什么时间的碎片化,什么压力什么功名,什么外界的枷锁,不过是浮云几缕,清风几许罢了。
成然,我们不过是这世间最普通的芸芸众生,我们其实不过俗人,我们在生活的巨大的诱惑之下难免不能免俗。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内心学会自我放逐,不在依附外物,且得快意逍遥。枷锁在身上,枷锁更在心里,枷锁在外物,枷锁更在自身,很多时候,困阻你的不是外界得束缚,而是你的逃避,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困境或者你自己不愿意走出得困境,是你自己对自己设限。天空其实就是天空,天空并没有缩小自己的辽阔,不过井底的蛙不愿意出来,也不愿意相信,于是所见只有巴掌的天空也不能不说是咎由自取。所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心有多远,所见远方不同,则其选择必然不一样。鲍鹏山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俩刻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我们在世界中庸庸碌碌,奔波忙碌,我们自己拼命的追求,追求没命,然而我们却也感到困惑和迷惘了,我们也问过自己,这样追求下去真的值得吗?我们也感到疲惫厌倦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仍然感到心累,觉得不愉快呢?或许错误的并不是我们在向前的方向,而是在路上的我们,是否是作茧自缚也尚未可知。我们应该从内心来解放自己,让自己即使在世俗的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随波向前,也可以在内心快活而潇洒,任性而骄傲的不合作不逐流,为自己留足空间,留足只为自己的舒服与快乐!
也许,时代真的快节奏了,是的,时间的确碎片化了。那钢筋水泥的森林,仿佛在挤着你、它们压向你、逼迫你、让你喘不过气,那闪着光的不透明的、透明的玻璃,都仿佛是镜子,在映照着你的一言一行,也在映照着你狼狈与疲惫;那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在你我身边呼啸匆匆,你我本没有选择,你我注定终究要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你我并没必要赤裸任其摆布,在中国文化史的长河中其实你我也可以找到答案。不迷失,不怯懦,“敢以儒学修吾行,愿借道家淬我心”,在思想上建起铜墙铁壁,任而外物东西南北,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