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什么都要追求成功。事业要成功,人生要成功,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也要求成功。养育子女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可能跟社会追求的价值定位是一样。身心的健全和意志独立恐怕屈居升官儿发财、闻达于世之下吧?成为主流社会的人上人,是中国一般家长的追求吧?
每一代父母都在强调自己养育的艰辛,尤其是现在的家长更多攀比的是在教育投入上的巨大。竭尽所能,花费巨大的财富投资教育,美其名:阶层竞争。这个阶层是什么?精英!精英在哪里?无非是财富与影响力,实则名利而已。如此,皆大欢喜,家长与孩子都成功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真的如此吗?所谓的拳拳爱心,其在乎的是家长自己的成功心理需求,而不是孩子需要的成功。
养育幼仔动物都会,付出的辛劳也许比人类更多,我没见过动物抱怨小动物。但是中国的父母抱怨孩子的特别多,从不能听话,未来不能给自己提供养老,不按自己的意志发展都是他们对孩子的不满意,好像世界只有那么几种活法儿,不如此将人生沉沦了似的。而这种不满意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评价体系对个体的霸权,脱离了世俗的主流的标准,即是旁门左道,是失败。在这个评价体系里家长不能站到上位,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成功或不够成功,都要奋力一搏,把子女托举到此上位,这种压力,代代相传,传导给子孙后代。
中国的子女在这种教育情况,下人身完全依附于父母,没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也只能按这一条路走下去。有时我都想:如果我不想借助任何人的帮助,按我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哪怕活成一个流浪汉,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但是在世俗的眼光中,在家长的心里,这就是人生的失败。所以,一旦在社会价值体系当中有所偏离,没有达到标准时,所有的焦虑、不满都充斥在这个家庭当中。而家长的心态尤为重要,很多家长可能不是给孩子信心,变成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英明,去不断的打压孩子的信心,用我的话就是:溺水者刚一露头,就把他压回水中,这不是托举与帮助,其实质是毁灭,这种反作用力,让孩子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沉入到无边的水底,彻底的窒息。而这种方式经常还是以爱的方式呈现,美其名曰:爱之深责之切,这是我不能认同的。我自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但我仍然是幸福的,我的人生是无悔的,生命是一个个体感受的过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路,怎样走更重要,而不是在这个社会评价体系中去争去抢去夺那希缺的唯一的成功。每个人活在世间都要玩一种游戏,怎么玩下去能玩儿到底,并且乐意去玩儿,更重要,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只玩一种游戏!而父母呢,只希望孩子按他们的意志和他们的选择去玩儿他们指定的游戏,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与试错的机会,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活了五十多岁,明白人生有不同的活法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最好的最成功的模式,只要自己觉得这一生过得快乐、知足就好了,过多的去跟主流社会攀比是自寻烦恼。对于孩子,家长更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选择、试错,哪怕多走几条弯路多碰几次壁,那么只要他乐意去尝试去探索,都应该用包容的心情去对待他们。我们只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拉一把,而不能是自己骑着快马拖着他一路狂奔。而现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家长,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成功家长,基本上是一马当先,领着孩子在人生的战场上策马扬鞭,陶醉在自以为是的奉献中,当先锋、做模范,自嗨不已。至于被不被孩子认可,适不适合每个孩子,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他们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条路,因为他是这样子过来的,这就是真理,就是最有效的方式,这种自大是需要反思的。
说到底,人生是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幸不幸福成不成功,有很多评价标准,个体的差异很大,社会评价体系影响巨大,但家长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不过多的地干预别人的生活,不强加自己的意志,这种分寸感、界限感是家长应该具有的,也应该具备自己摆脱社会评价体系影响的能力。我们不能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去对待所谓的教育问题,这种一厢情愿的奉献的做法,于事无补,有时还甚至有害,为害不浅。
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当成世间万物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一粒尘埃,就不会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也不认为自己能改变别人多少,可能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一些。而我们太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总是要去改变社会、改变人生、改变他人,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带来的伤害,恐怕也是不小的,最后的收获如何?并无胜算。无为而治,乐观其成,在子女已成年后的家庭中显得尤为重要,做家长的应该有这份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