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注】唐史:苏源明以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时济阳太守李陵,请增领二县,诏河南采访使与五太守议,不能决,卒废济阳。志云:天宝十三载废,召源明为国子司业。禄山陷京师,源明不受伪署。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则为司业在禄山未乱之前。今诗题云“苏司业”,当是十四载作。
广文到官舍[一],系马堂阶下[二]。
醉则骑马归[三],颇遭官长骂[四]。
才名三十年[五],坐客寒无毡[六]。
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七]。
九曲奔流笔记:
前六句写郑虔,后二句呈苏源明,官舍可能指广文馆。前四句摹其狂,五六句显其穷,七八句写其知遇。我觉得老杜是不是很羡慕郑虔,老杜苦无赏识之人。
原书释义:
四句转韵。上戏简郑,摹其狂态。下兼呈苏,美其交情。
[一]晋书:杜预擅饰城门官舍。
[二]刘琨扶风歌:“系马高堂下。”
[三]襄阳儿童歌:“时时能骑马。”
[四]道德经:“圣人用之以为官长。”魏志·夏侯尚传:“众职之属,各有官长。”
[五]祢衡传:“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
[六]孔融传:“坐上客长满。”晋书:吴隐之,为度支尚书,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
[七]陶潜诗:“邻曲时时来。”朱买臣传:“吏卒更乞矰之。”颜师古曰:“乞,读作气,与也。”广韵:“乞,与人也”。
四明林时对曰:古文用字,随义定音,如上下之“下”,乃上声,而礼贤下士之“下”,则去声也。杜诗“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又“朝来少试华轩下,未觉千金满高价”,是借上声为去声矣。王维诗“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是借去声为上声矣。此类颇多,不可无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