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做事情的效率是“事半功倍”的。静下来的心思很纯粹,无杂念,便易于一心一意都贯注其中,于是完成度自然就高了!
读书的时候,特别在是想努力完成“一个星期一本书”的计划时,你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越是想去读完它,结果不知怎的就是读不下去,而且还有些许急躁(内心独白:我还特地找出个时间来……)。其实,大多时候大家都会有这种无奈又有点可笑的局面出现(当然,我也是如此,而且算是比较难自控的那种)。终究,这样的情况只会是费事费力还无所收获,尤其是在时间狡猾的溜走后,你要转移到另一空间时,总有种“哑巴吃黄连”的现场感!所以说,实践出真知。我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真知’算是出炉了一斤半两,不过也算是够用了。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时间和空间。怎么个时间,空间法?
第一,就是时间法。
你需要确定一个大概的阅读(或其它的某件事情)时间段,当然这个时间你得是空缺着的而不是就纯粹喜欢这个点。然后在这时间段开始的前十分钟看看远方看看自然或是思绪于你即将要做的事情的缘由和感想。这十分钟或许你正在路上,正在做晚餐抑或其他种种,但是这并不影响你的整装和调动。这前奏是十分有必要和重要的。不是有个词叫“有备而来”,仅“备”而已,并不需要你全副武装或是大张旗鼓。Just it !
第二,就是空间法了。
怎么个空间呢?其实也不难,就是寻找一个最合的空间,记住,是最合。不是有一句心灵鸡汤常常出现在我们手机屏上:你不需要找最好的,只需要找个合适的,因为对你来说最合适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要找到最合适的空间去完成你的计划。那什么才是最合适?我们就拿读书来说吧!
你在哪儿阅读书籍感觉最舒服最自在?又或者说,能让你最无拘束无杂念的地点是哪儿?回答完,你就可以奔那儿去了。不过,要是“被窝”这个神奇的存在,那我也无计可施了。只能无能为力,不过若是你能在被窝里顽强地睁大眼睛完成,那就应该是正真的完胜了,这也是算是你的最好空间了!我觉得这不失为一种另类的体验和惬意感十足的存在呢!至少我要是如此,那就是十分钟后的完败,而且屡试不爽。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自我空间和时间的诠释领域,总之,你能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对你而言)。无需模仿别人的方法,只要借鉴并融合进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真有效的。对于我的小方法,不论你是否有效,我无从得知,但是希望能有所帮助。终归自己还是想法的源泉!
总有那么一个属你的空间为你而存在。世界那么大,你的动态并不会让它有所变动,但你却被其的牵动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就是你一生存在的必有元素。而你是以被动情态的方式生活,还是主动出击,自己创造自己滋味。无需勉强划分各个阶段的区别,也不必想要努力在这世界上有所表现-勉强和将就不会是你真正想要的。
静心而随心,行其所是,如此便足够!
不知何时看过这么几个字,很是深刻:相当的储备和准备。当时很是费解,却记在心上了。当然,现今有的便是自己在时间的沉淀中的一解,至于其他无限解就渐渐地发掘,体验。所以说,时间是这相当的沉淀,静心亦是时间的沉淀,这样才会有储备和准备,这样才能让你有足以沸热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这几天一直听到“旅游”二字,颇有冲动。这两年来,也试着自己旅行过几个地方,每次总有某种悸动和抚慰感萦绕着。
之前一封辞职信“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一下子就变成了社会热点。都说要找个时间去旅行。看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后,自己更是和闺蜜两人感慨了一晚,然后说一定要时不时多旅旅行,到处走走。就仅仅说走就走,而非规划细细再按部就班而动。看看世界,为的不是“拍下来”,更不是“纪念下来”,而是要“静下来”!广阔的天地让人缕缕思绪,稳稳心思和缓缓节奏,或许不久之后,一切很是开阔,心之所向足以明朗,于是便更好地动起来了!
涵养不会突跃,只有你逐渐地累积沉淀。我正在途中边听边学,还感受着;不明白时就随心随遇而安,广阔的空间领域让我慢慢琢磨方向的合心感,哪里最随心合心就往哪走,接着自己再附以内层的储备和努力,心怀感恩。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