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8):2017年1月27日,农历腊月30。
除夕一早,我驱车回乡接父母。已7点半了,才晨曦初现。县城大街上的人和车辆还不多,道路显得宽敞;我加快了车速。
一路顺利前行,不到20分钟,车子就走到山道了。说是山,其实不是山,是丘陵,但我们这些在平原居住的人,喜欢称之为山。从老家通往县城的道,必经这些丘陵地带;道路盘山而修,所以修得弯弯曲曲,七拐八弯。
我减慢了车速。我看到在山道的路边、山坡处停放了三三两两的摩托车。我知道,这是早起的平原湖区农民,赶早来到山上,给过世的祖先故人“上坟”,请他们回家团年。
家乡的习俗,对过世的祖先故人,每年有两次“上坟”。一是除夕早晨或者除夕之前,去坟地上坟,请祖先故人回家一起团年;二是清明节或节气之前去上坟,叫“插青”,在坟地挂上“清明吊子”。现在人们对“清明吊子”进行了创新,不再挂那种长长的幡纸条,而是换上了各种颜色的串花。我称之为“清明吊花”。
记得早些年我们在老屋团年时,每年除夕早上,父亲老早地叫我起床。我们父子俩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带上铁锹、纸钱、鞭炮去给祖父“上坟”。祖父的坟地在南山上,从老家到南山,骑自行车去,约莫要一个时辰。
乡村间的道路都是石子路,高低不平,路面颠簸;往山上的一段路都是泥巴路,坑坑洼洼,坎坎坷坷;还要走上几个窄窄的田埂,顺着山边才能到。一趟路走下来,热汗直冒,气喘吁吁。
我曾问父亲,为何要将祖父送到这南山上来,选这么远的坟地。父亲说的大概意思是,祖父过世时,请的道士先生说时辰不好,时间“犯冲”,要送远点,对后世子孙有好处。那种情况下,道士先生的话,一般是没有人反对的,所以就按着道士先生说的“送远点”,选择在这南山上了。
父亲曾多次说,给祖父选的这块坟地,地势好,是在一个坡面上,下面是青石板岩层,不积水。如今,坟地周围的山坡都开垦成了田地,种上了油菜;祖父的坟地也就被包围在田地中了。为了怕种田的农民将祖父的坟地周围侵占太多,每年去上坟时,父亲都会带上铁锹,把祖父的坟头再培一培新土,铲掉长在上面的杂树杂草。
后来父亲多方打听,了解到种这块地的人,原是幺姑婆婆家的儿子。父亲特地找到他,告诉他耕种田时,不要耕到祖父的坟地,不要将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石块、砖头、塑料袋等堆放在坟头。按照亲戚关系,幺姑婆婆家的儿子称祖父应叫舅舅。这样一说开来,这个表叔也就十分小心了,平时再耕种田地时,也有意地保护着祖父的坟地。
父亲每每说到这里,总会露出舒心的微笑。在农村,人们比较注重祖先故人的坟头。如果坟头多年未坍塌,或者坟前的“孝子棍”成活,长成了高大的树木,都会视为吉利的象征,是后世子孙的福气。
祖父的坟前没有长成树木。据父亲讲,祖父过世时,正值热天,又是在山坡上,“孝子棍”自然不能成活;祖父的坟头饱满、圆硕,无坍塌迹象,是因为棺木用的是水杉,防腐性能好,再加上地层是青石板层,固然不会塌陷。我知道,这当然也有父亲的保护和维护起了作用。
每次来上坟,父亲都会说一遍这些以往的事。从父亲的语气里,可以看得出,父亲对祖父的坟头能保持到现在还未坍塌,是很满意和自豪的。
后来,我们不在老屋里团年了,也就没有在除夕早上去“上坟”了。有些年份,是父亲趁着好天气,自己在腊月25或26里提早去了;有些年份,是大哥回去或者我回去了,开车送父亲去。
2015年的农历腊月25,我回到老屋。午后,我开车带着父亲去给祖父“上坟”。山坡上,油菜正长得旺盛,有些已经出苔,少许早熟的已经开花了。父亲说,明天就是立春节气了,这个春天来得早。
祖父的坟头掩映在碧绿的菜田里,前几年立的石碑有些斑驳,碑面上的刻字还很清晰。父亲、叔父、姑母等祖父的儿女,大哥、二哥、我和堂弟等祖父的孙辈,以及重孙辈的名字依次排列在碑面上。望着青灰色的石碑,有一种肃穆之感;这些碑面上的刻字,像是在无声地表述着儿孙辈的敬意和怀念。
父亲蹲下身,虔诚地打开纸钱,用火柴点燃,便拨动着火焰,便在口中念叨:“大大,我和小孙来给您上坟了,接您回去团年啊!给您送点钱,您要存好啊……”烧完纸钱,父亲磕头作揖;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给祖父的坟头磕头作揖。父亲点燃了鞭炮。清脆的声响,回荡在山野间……
父亲说,放一挂鞭炮,有个响动,是在告诉人家,祖父的坟地有后人来“上坟”了。我心中一阵感慨:父亲给祖父虔诚地“上坟”,是在无声地教导我们……
今年春节前我回老家的时间迟,早在上海时,我就打电话询问母亲,关于给祖父母年前“上坟”的事。母亲说:“你爹年纪大了,走不动了,还没有到山上给爹爹‘上坟’。前几天去给婆婆‘上坟’,中途就歇了好几歇。”
听了母亲的话,我一阵酸楚。父亲真的老了,从家里到祖母坟地,来回也就不到六里路,我们走过去也要不到半个时辰,可父亲竟中途歇了好几次。后来听大哥说,是大哥开车带着父亲去给祖父上了坟。大哥感慨地说,父亲虽然身体年迈,但坚持年年给祖父“上坟”,是在做给我们看啊!
……
我接到父母,返回城时,在山路上,仍还看到许多“上坟”的人们。又跟父母说起给祖父母上坟的事。母亲说,你们虽未去,但到清明“插青”的时候,你们若回不来,我都会代你们兄弟姊妹每人买一束花,插在他们坟头。
随着车子的奔跑,离山越来越远了。离那个南山坡地的祖父坟地也远了。过年未去给祖父上坟,只能等下一个祭扫日了。
待到清明时,再来插“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