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书评梦
书评写作,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1、接触写作
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大学,写过不少作业,写了上万字,却没真正想过要接触写作。今年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接触了写作,从阅读开始,慢慢积累知识,为写作打下基础。朋友圈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你既可以从朋友圈去旅行,也可以从朋友圈去购物,还可以从朋友圈发现写作。正是朋友圈的一则广告,让我加入了韩老白的文案写作课程,号称杀手级别的文案课,一入深似海,第一次课程的资料就长达几十页。不仅仅是韩老师的课程,我也陆续入了其他的写作课,多往几个方向学习。
那么写作到底有多少个方向呢?写作包括书评、影评、小说、剧本、软文、文案、讲书稿 、共读稿等等。无论是什么样的写作营,都可以选择加入,去学习写作,写作技巧的基础知识都是相通的,尽管内容方向不同,但无论是何种写作,都有相近之处,多学一些总是有用的。
2、书评
近期才接触书评,了解了书评的特性,就是围绕他人已出版的书籍进行评价。每年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新出的书不在少数,一些出版社、网站为推广书,也有不少的书评需求,从商业推广角度而言,书评也算和文案沾边。最近一个社群要建立多个小组一起写作,我拉了个名头 —— 书评,响应的人数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书评难写,字数又多。
但,书评难写,我们就不写了吗?这要看你的追求是什么了。写作变现的道路千千条,我报名文案课的初衷是既能学习写作技巧,又能通过写作快速实现变现。而书评,势必要经过一段较常的时间沉淀,才能慢慢写好。写好书评,也可以变现,而且收入很可观,一篇好的书评可达五、六千元,甚至更多。如果一个月写两篇书评,小日子果断过起来,有木有!(中央路径)同时,书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个人品牌标签,给人一种知识渊博、读万卷书的感觉。(外围路径)
3、未来构建
我所构建的书评写作社群,有着升级化的期待。书评变现只是第一层次,更高层次的,是追求学以致用,内化书籍知识为自身的能力,为学习、工作、生活打造更精彩的体验。写书评只是基础,如何重新认识知识、迁移知识,是我的追求。
举个育儿的例子,比如宝妈通过写育儿类书籍的书评,了解越来越多的育儿知识,成为育儿达人,高效地教育自己的小孩,将来还可以开拓育儿课堂;通过分析他人书籍的写作方式,将来还可以自己出育儿类的书籍。有人说,如果我想成为育儿专家、出育儿类的书籍,我自己会去学习相关知识,阅读相关书籍,为什么还要特地去学习书评呢?如果可以主动学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可是,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不是每一个想往育儿路上发展的人都有主动意识会去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的。既然无法有主动学习的超强行动力,何不先从书评入手,既能通过写作变现,又可以在写作过程中积累大量知识,还可以因着书评写作而不得不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一举多得,不是很好吗?(中央路径)所以,我想通过书评赋能,化被动为主动,既能消灭家中的囤书,还能收获知识,又能把知识通过写作变现,让人对书评有了重新认识。
书评写作的一个基础是要大量阅读书籍,而且是整本整本的读。(外围路径)所谓升级化期待,我希望不仅仅是多元化阅读,每一个通过书评写作的人都可以通过书评找到自己感兴趣、热爱的方向,进而开拓副业,事业更上一层楼。我更希望,通过书评写作,人们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把生活过得更好。例如通过书评写作,了解作家是如何一步步写作出书的,书评写多了,自己还能够利用分析他人书籍的写作技巧来为自己出书,还能够教导孩子从小如何学习,如何阅读,发挥知识迁移的力量。(中央路径)书评还有一个炫技的技能,比如我们阅读了心理学、认识论的相关书籍,当别人某个现象时,你可以立马指出这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还是心境相合性记忆偏误。(外围路径)
无论是创新还是模仿,万变不离其宗的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有了前人的经验,我们便能够一步步更好的前行。书籍是这个前人(巨人),书评写作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至于能够看得多远、多深,这就要靠个人修炼,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修炼精进,便能够高效看世界,事半功倍。
在这个快餐时代,让我们慢下来,静静聆听知识的声音吧,从书评出发,感受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