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一个讲台湾弱势儿童教育的视频——《阿秋的故事》。
片中主要讲了做为菜农的阿秋,很难帮助女儿学习功课。好在孩子的老师得知情况,为孩子慷慨支教,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变得优秀。
知识沟理论认为,不同教育背景的孩子,在开始接受教育时有较大差距,但由于媒介的大众化和只是本身的高原现象,最终知识沟会缩小甚至弥合。但我觉得,知识沟存在,数字鸿沟也客观存在,媒介成本降低,不见得教育成本更低,反而可能更高。知识获取可能变简单了,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变得更难了。
学习能力的差距客观存在。知识从来就是那么多,但难得是如何学的更快,这个确实需要优秀的老师去教,也需要孩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智商。
学习习惯的养成难度很大。一个知识点搞定了,那么更多的知识呢,那么更繁重的知识呢,这里就需要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分成三方面,主动学习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学会学习的习惯。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习惯很难养成,除非天才级的孩子,一般的都不是很喜欢学习,况且还是在学校排名和家庭压力之下的被动适应。另一方面,基础教育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很需要教育者的启蒙。当然,不排除通过扩大视野来学会学习的孩子,但这明显也是少数。至于时间安排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关系很大,因为对孩子来说,在家的时间才是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如果父母不当介入这段时间,则很行成好的时间安排习惯。事实上,弱势群体由于各种问题,能让孩子积极自主安排时间的很少。
因此,弱势儿童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两个板块严重缺失。弱势儿童想要有所长进,就很需要在这两板块主动寻找机遇补缺,持续自觉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