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和萧何的故事。韩信、萧何是“汉初三杰”中的两位,还有一位是张良,他们是帮刘邦打败项羽的最重要的三个功臣。
所谓“成也萧何”,是说韩信刚到刘邦大军中时,不受重视,只被安排了类似仓库管理员这样的角色,心中失望,就不辞而别;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萧何已经发现,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将韩信追回来之后,推荐给刘邦,刘邦也接受萧何的推荐,将韩信立为大将军,从此韩信一发不可收,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天赋,把当时还较弱小的汉军潜能发挥到极致,一次次胜利,直到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西楚霸王彻底打败,为汉朝立了汗马功劳。
而所谓“败也萧何”,是说刘邦获胜建立汉朝后,也是萧何配合吕后,设计骗韩信进宫,将韩信杀害。这里面,究竟是刘邦“卸磨杀驴”还是韩信谋反,不去考证了,但其实从根本上看,是韩信自己导致了他自己的结局。
分析韩信,首先,他没有张良的淡泊名利。张良为刘邦也是立下大功的,但他懂得功成身退,刘邦在开国封赏功臣时,张良就主动谢绝,并不追求所谓功臣的地位。
其次,韩信也没有萧何的老谋深算、忠心耿耿。萧何一生跟定刘邦,所做的一切,都为辅佐刘邦,追韩信是为了刘邦,杀韩信也是为了刘邦。
但韩信, 两方面都缺乏,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虽然,萧何配合吕后设计,但真正导致韩信被杀害的,却实实在在是他自己,不是萧何,也会有其他人。所以萧何不该背这个锅。
其实,再看以失败告终的项羽,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足,而导致失败。他武功盖世,但作为三军统帅,目光不够长远,气量也不够大,真正导致其失败的,不是刘邦,不是别人,从根本上说,是败在他自己。
人生获得成就,需要多种外因相助;但失败,常常是自己内因所致。所以,真正修炼好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