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真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刚开始读书,觉得知道了好多新知识,觉得自己在学习在进步,想着,读书真有用啊!假以时日,自己一定能够令人刮目相看。
读了几本书,十几本书,发现生活还是那样,道理能讲出几句来,可不知怎么的,生活却没什么变化,于是开始怀疑读书真的有用吗?
读书到底为了啥?我也搞不明白这个答案。
我读的书太少了,太浅显了,看了几本书常常以为这就是全世界,可是看到新书又突然发觉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观点,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太狭隘了,于我而言,看书好像是为了去看看这个世界,我对好多好多事情都好奇,我一直在不断地怀疑自我、打破自我、肯定自我、重塑自我,世界上最痛苦也最爽的事情莫过于重建认知。看了一本书,我想着原来这个事情是这样的,看了十本书,我觉得我知道了这个事情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方法再怎么变,核心思想始终不变。也许看了一百本、一千本以后,我会认识到那些先哲如何一步步地认识世界,我不再执着于这个世界是怎么样,我开始关注于如何去接近世界的本质。
最初的看书是想让别人告诉我不会后悔的生活该怎么过,看了那么多方法,那么多经验,我心想我好像学会了,我要这样那样,可是一点点走下去的时候,没有谁可以给我指引,于是现在看书就想看看那些作者,那些角色是抱着怎样的目标和决心去生活,在每一次失望和绝望时又是抱着怎样的心理重新开始,生活于他们而言是一场修行,是一场只有一次机会的游戏,那么于我而言呢?
读书太少太少了,我们的认知是如此匮乏,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分得清真实和虚假,何谈有用呢?在质变之前是长久的量的积累,所以,别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