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VS不生
我想讲几个故事给你听。
(一)
我有一个患者,27岁的产妇,已经32周了。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眼前展开了一副画?温柔可 人的准妈妈轻轻抚摸着肚子,垂眸浅笑和小宝宝低声呢喃,准爸爸在背后搂着爱人和孩子——这是他最大的幸福。
原本是这样的。 但是,我要告诉你,后面发生的事情。
普普通通一天,产妇小刘觉得双下肢乏力,站起来困难,就到当地的镇医院就诊,镇医院做了基础的一些检查后,建议她转到上一级的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收她住院,做了初步检查,发现是胸椎骨折,但由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此时小刘的病情迅速进展到只能卧躺在床。同时,随之而来越来越密集的宫缩,宫口已经打开,并且胎位不正,小刘转到我们产科,急诊做了剖宫产,32周多的早产宝宝转去了新生儿科。
卸下宝宝后,作为医生,我们少了很多禁忌。小刘没有外伤史,为什么会突然间的骨折?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对于小刘而言,她满怀希冀,期待生下宝宝后,可以做手术修复骨折,重新站起来。
但是,后来的检查结果,对每一个人都是晴天霹雳。造成她骨折的罪魁祸首是“肝癌”,并且已经有全身多处骨转移。 27岁的如花年纪,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人生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等待品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而之于小刘,似乎只能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西沉,直至黑暗的来临。
(二)
这是另外一个患者。产妇30岁,宝宝已经足月,但是查产科彩超提示羊水指数只有40mm,诊断“羊水过少”,我们详细给患者和家属交代了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羊水过少,宝宝容易发生缺氧窒息,可以在评估宝宝的储备功能后选择分娩方式;对于宝宝而言,阴道分娩过程中要承受子宫收缩的压力和产道的挤压,有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可能,风险相对剖宫产大;但是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是一次打击,相比较顺产,恢复时间更长,手术风险大。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在沟通过程中,家属有一句话让人心绪复杂——准爸爸和男方家属说:“既然顺产和剖宫产都有风险,那我们选择剖宫产,最起码孩子是安全的。” 我看向产妇,不知道她有怎样的想法,但脸上是平和的,她温声回答:“那就剖宫产好了。”
准妈妈身上披洒着柔和的光,语笑嫣然,双目透着慈爱。准爸爸轻搂着爱人的肩,一派淡然。 我很想知道,刚刚反复强调的剖宫产风险,对产妇是重创,他们到底清楚了没有?
(三)
这一个不是我的患者了,是网上的一则新闻。刘强东的妹妹42岁高龄拼二胎,发生羊水栓塞,抢救无效,香消玉殒。
什么是羊水栓塞?教科书告诉我们“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循环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这些字让你一头雾水对不对?没关系,知道下面这一句话就可以了,“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病死率高为临床特点,是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死亡率为19%~86%”。
羊水栓塞是一道催命符,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贵,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当它选择了你,便无处逃脱。
(四)
从古至今,分娩过程被形容成“闯鬼门关”,这并没有言过其实。 莫说卫生条件非常落后的过去,即便是现在,生孩子仍然是风险重重。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抑郁症……艰难险阻都在等着你。
在产房也好,在手术室也罢,用双手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让人欣喜不已。可是,我也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延续香火?养儿防老?天伦之乐?完成长辈给你的任务?如果这真的是你生孩子的初衷,那么,于你,于孩子,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漂亮的答案,“not only for fun,but for growth,for understanding,for experience”。 生孩子,可以回味童真萌趣;可以让你明白责任担当;可以更贴近父母,明了他们的辛苦与付出;也可以丰富你的人生旅途。 可是,想要获得上述的童趣、责任、经验等等等等,不仅仅只有生孩子这一途径获得。我想,只有当年轻的准父母弄清楚了生孩子的意义,他们才应该去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许多过去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变成了现实。试管婴儿,甚至代孕,满足了许多姑娘当妈妈的愿望。可以说,科技的发达,让一部分受孕困难的人获得了当母亲的权利,生育权得到了保障。
但是,我们有选择生孩子的权利,是不是同时也有选择不生的权利?我们是不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决定是否将一个新生命带来人世间?
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刘,家庭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好,丈夫在外地打工挣钱养家,小刘已经生了两个女儿,这一胎是第三胎了。整个孕期中小刘并没有做什么检查,所以并没有发现肝脏的占位,来医院后才知悉病情已经迅速进展到了晚期。而一些年轻的姑娘,鲜嫩的脸庞稚气盈盈,心智尚未成熟,却已为人母,手忙脚乱地步入家庭生活,最终在煎熬中枯萎。
要成为一位合格的母亲,并非那么简单。女孩们在成为准妈妈之前,应该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年纪适当,生理已发育成熟,身体健康,能够承载一个新生命的负荷。明知身体不适合怀孕,却不听专业人士的忠告,勉强生育,给医院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样的母爱,除了感动她自己,难道应该得到追捧和赞扬吗?这样的母爱太自私,也太荒谬,由衷希望少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行为。而心理的准备不像生理,有着明确的标准,但是最起码,你是希望这个孩子诞生的,你是有准备好好抚育这个孩子的,你的心智是成熟的。否则,熊孩子从哪里来?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熊父母吗?
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希望都有选择的权利。现在已经是8102年了,不要再把女人等同于生育机器。一个孩子的诞生与否的考量,应该是小夫妻双方深思熟虑,认为自己已有足够的力量承托住这轻盈的却又沉重的小小身躯。与婆婆希望有个孙子无关,与社会认为你“25岁应该结婚,27岁应该生孩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