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弗莱是《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的男主人公。
他从小笨拙、木讷、内向、孤僻,童年自然不快乐,这导致了哈罗德一生的极端不自信,不愿也不敢同人打交道。
性格决定命运,既无朋友,也无敌人的哈罗德,身材伟岸,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唯唯诺诺,根本不像个男人。孤苦地在一家企业里终老,退休时如他所愿,连告别会也没有举行。
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哈罗德有着让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他儿子戴维自杀了。妻子对于此事,放不过哈罗德,因为她觉得哈罗德如何表达对儿子的爱都不明白,真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丧子之痛的阴霾,沉重地笼罩在哈罗德和莫林的头上。他们从此之后的生活,再也没有开心过。莫林搬去了其它的房间,房子里拉起来厚厚的窗帘,夫妻之间越来越沉默的对话。两个人都在惩罚自己,但生活总有意外。
哈罗德的人生转机来自于一封年轻时女同事奎妮的来信,其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见到哈德罗最后一面。哈德罗获悉后内心十分悲伤,因为奎妮是唯一把他当作朋友并帮助过他的人。
一番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对话,让这个老人决定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步行跨越大半个英国去看望奎妮。因为步行的速度慢,奎妮会用等他的意念能延长生命。
但对于一个65岁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远的距离也只是从家走到停车场,独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长的一段旅途,困难如同西天取经。
哈罗德在困难面前并不退缩,一双帆船鞋,一件防水夹克,开始出发。起初,哈罗德的身体经不起这样大强度的长途跋涉,但是内心的意念在不断的坚持着他。
旅途有风雨当然有彩虹。虽然《野生植物百科辞典》很笨重,哈罗德不嫌负累,带在身边。他从此明白了这土地上许多许多植物的名字,一一问名之后,这些闲花野草,在老人眼前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目,像直到此刻,它们才真正地具有了耀眼生命一般。看似漫不经心地带过一笔,给全书带来了质朴的诗意。
在老人独自困难前行的过程中,自然会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一个女人对他说的话特别精彩:
“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她继续说,“而吃,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的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能够很难。”
除了这些人和事,路上,哈罗德当然免不了回忆许多往事,尤其是关于因抑郁而自杀的儿子戴维及妻子莫林生活点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不断去审视自己,净化心灵,打破了自己心灵的桎梏与对儿子的愧疚还有对奎妮友情的回馈。故事就是这么娓娓道来。
行程结束时,妻子对哈罗德的评价朴实而真诚:“他当然没有长高长胖,但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是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最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
说来有些惭愧,这本书是朋友极力推荐给我,以为宗教书籍,碍于情面买下的,所以我并没有什么兴趣,买了一直就搁在书架上。
直到前一段整理书架的时候,看它粘上一层灰尘,顺手翻了翻,才知道与宗教无关,很快吸引了我阅读的欲望。只想继续看下去,看哈罗德还要经历怎样样的困难,看他和莫琳、戴维他们一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奎妮是否撑到了哈罗德到达的那一天……
书中文字并不是华丽,布局结构也没有处心积虑。但故事温暖人心,生动诠释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书还告诉我们,只要拥有自己的信念,我们能够做很多事,这些似乎与金钱和年纪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