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现实虽然充满了魅力,可它已经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那里面塞满了个人想象和个人理解。
——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
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的,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
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在文学里,让时间中断流动的叙述,然后再从多年以后开始,这时候决然不同的情景不需要铺垫,也不需要解释,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在文学的叙述里,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
——当漫漫的人生长途走向尾声的时候,财富用药也成身外之物,记忆却显得极为珍贵。
一个偶然被唤醒的记忆,就像是小小的牡丹花一样,可以覆盖浩浩荡荡的天下事。
——往往是这些隐秘的、零碎的印象决定了作家后来的写作。
——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日历,昔日曾经出现过的欢乐和痛苦的时光成为了同样的颜色,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的暗淡,使人难以区分,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经历总是比回忆鲜明有力。
回忆在岁月消失后出现,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在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
同样的道理,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
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虚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饱满。
——任何知识说穿了都只是强调,只是某一立场和某一角度的强调。
事物总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的说法,不同的说法都标榜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真实。
对创作而言,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存在的只是事实。
比如艺术家和匠人的区别。
匠人是为利益和大众的需求而创作,艺术家是为虚无而创作。
(本书分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