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国家财政缺口巨大,在财政税赋方面还没有能力做到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治理。唐太宗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迎难而上,就是全国清丈土地,统计户口,财政统收统支,钱先收上来;另一种是权益之计,想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办法去搞钱,只要朝廷有钱花就行。
在这个关键的大十字路口,唐太宗选择了权宜之计,选择了缓解问题,解决症状,设立各种“捉钱”部门搞钱,只要弄来钱,朝廷有钱花就行。
这样就造成了个人、地方、军阀有钱而朝廷空虚的症状,为以后的唐朝剧烈动荡埋下了财政隐患,看似责任属后代皇帝荒唐,实则有财政问题在起巨大的隐形作用。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选择权宜之计,会快速解决表象问题,实现了小步快跑,迅速迭代;可是这种相对快速轻松的方式有很多的后遗症,会解决一个问题,另外出来更多问题,就像治病没有治根儿,比如唐朝为了“捉钱”,先后设立多种“捉钱史”。
回到个人做事方式的选择问题,出现问题,必须解决问题:是选择艰难的建设打造方式还是权益的缓解方式;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还是盯紧目标,看好方向不迷失呢?
这两者有时并不矛盾,还容易混淆,因为任何目标都要拆解,都要一步步完成。
可是看似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包含着不同的人生做事态度。方式选择的好与坏,可以放长时间线,看看大方向、盯紧目标。在大方向不变,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所做选择决定先想一下:这样做一个星期后会怎样?一个月后会怎样?半年、一年后会怎样?3年、5年、十年后会怎样?
任何小步快跑、迭代,都要保持在大方向、终极目标的边界内,这样对艰难的选择,纠结的心情就会少很多,心情底气也会踏实充足。
吴军老师说:如果是必须要做的省不掉的事情,那就认命去做吧!
因为“如果你不按你想的方式生活,终有一天你会按你生活的方式去想”。
看看自己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要完成一个终极目标,不妨多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