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已经停了3个月了,我很懒。
之前一直想为自己找个主题,或者定位,结果一直不知道该写什么,就这样拖着,拖着,差点要忘记写作这件事了。
今天开始,抛开一切包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哪里,这就是此刻我的真实想法,我也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反正就是要写,要记录。
前不久,加入了本地的一个跑团,发现太多大神。原本给自己2018年定的目标是1000多公里,一个月100公里,结果在大家的带动下,现在已经完成了本月的目标,剩下的时间要挑战50公里,我觉得应该不是问题。
还记得2016年底,第一次跑步的情形。出发之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完成5公里,结果跑了才发现,真是太高估自己了,跑了1公里就跑不动了。但是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走也要走完,于是,就走了1公里。休息了一会,又可以跑了,于是又跑了1公里,然后又走1公里,就这样交叉着完成了第一次“跑步”。
一年后的今天,5公里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10公里有时候都是比较轻松的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觉得是这样的,不光人有适应性,就连你自己的身体都是有适应性的,一件事情,你重复的做,反复的做,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可以很轻松的做到。
其实,一份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刚开始,你觉得很难,那是因为你什么都不懂,总是碰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等你尝试着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等你经历的时间越长,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你都经历过了,没有新问题了,这个时候,你的工作就驾轻就熟了。
跑步也是一样,刚开始你觉得很难,当你一公里一公里这样去完成的时候,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跑五公里,十公里,甚至二十公里。时间久了,半马,全马都不在话下。我们跑团里面的很多大神,就属于这种,动不动就跑马,作为刚入门的我,只能膜拜。
加入了跑团,发现很多人都跑特别快,有6分的,有5分半的,也有5分的,还有很多变态是4分半,最让我无语的是,竟然还有配速4分之内的,贫穷果然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贫穷两个字,现在不仅仅指金钱上的,它还能体现在认知上。
每个人都有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这必然导致在看待事物上会有不一样的观点。
这个月有几位名人逝世,纪梵希,霍金,李敖,可能还有我不知道的。
每个人的离开,都引来一波朋友圈的刷屏,对于这种行为,有人就不爽了,说你连纪梵希是谁都不知道,也跟着去转发,真是装逼; 也有的人说,你看过《时间简史》 吗?你会写霍金的英文名称吗?跟这凑什么热闹; 还有人说,你听过李敖的北大演讲吗?你看过《北京法源寺》吗? 你知道李敖是谁的学生吗?没有就别转。
要我说,这些人管的真宽。人家转发不转发,跟你有半毛钱关系。你如果觉得不爽,可以把他拉黑呀。你不转发,别人也就不能转发了,这是什么逻辑?
我倒是觉得,不管有没有听过这个人,不管有没有看过书,也不管有没有听过演讲,转不转发是人家的自由。况且,正因为有大家的转发,才可能让不了解的人能够去了解一下大师的过去,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不是一个单一的世界。有人爱吃咸的,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酸的,有人爱吃辣的; 有人喜欢吃包子,有人爱好吃饺子; 有人喜欢看电视,有人喜欢看电影; 有人喜欢听摇滚,有人喜欢听民歌。
为什么到了30岁就要结婚,为什么结了婚就要生孩子?有人是独身主义,有人是丁克一族,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没有高低之分,贫穷果然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今天下雨了,没有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