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稚翼20171027家长共读

        中国英语教学差的不是具体方法,而是第二语言学习里的交际性,通俗一点说,就是差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使用。学语言不去用或者不懂得怎么用,老是要等到“学好了”再用,这才是中国人英语学不出来的症结所在。

        第二语言习得不同于母语习得的一个最关键的特性——每个人第二语言的进步速度和最终达到的水平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外语的发展速度和最终水平呢?这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学习动机、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背景、语言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及教材使用方法、母语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的时间长度和强度,等等。

        中国的英语教学暴露出很大的弊端,就是我们不能通过揭示和尊重中国孩子所特有的英语学习规律,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本书余下的篇幅将会具体讨论目前中国少儿英语教学里流行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在探讨中时时注意把跟每一个说法、做法相对应的科研成果分析到位,把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特点的变异因素考虑透彻,希望借此从科学的角度把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真相展示给父母。

        我的体会: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到国外,确实容易吃“哑巴亏”。我们能看懂能听懂,但是一开口就“说”不好英语。这应该跟我们学的英语就不是用来“交际”的英语有关。中学里背的都是英语课文,大学里学的都是专业英语,这些都不是用来交流的。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流利地使用英语,去跟世界沟通和交流,那么,如果我们又一味地让孩子去记单词背课文做考题,岂不是让他们再重蹈我们的覆辙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