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是显微镜,向人展示的世界比真实世界大;人的情绪是万花筒,总有一面是别人敏感的。我们要做的是在显微镜的观察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状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现在的境遇。
人们每天除了生活就是工作, 有时候生活和工作无法界限的那么清楚,难免会将工作中的事情 带到生活中处理,也难免会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目前,下店实习已有一个月的时间, 行为专家说过:“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按照这个行为时间算,我应该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可是在上早班的时候也还是会犯困---头脑不清晰,容易忘事情。我自己的感觉是除了每天的对账工作能够及时处理外,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情就很容易忘记或者混淆。有时候都是由别人来提醒。或许别人因为觉得我是在这个职位上的新人,对我宽待一些,但是时间久了,也会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究其原因:没有休息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上晚班的时候,晚上回到家接近11点,洗漱完后,休息时间是晚上11:00-12:00,第二天上的是早班,基本上我的起床时间是6:40左右。算下来这个睡眠时间确实是有点少,但不至于到了少的可怜的地步。当上晚班的时候是比较舒服的,早上可以睡到10:00,补昨天的觉,可是我经常会觉得,反正明天上晚班,可以不用早起,会管不住自己,也会玩到与晚班下班差不多的时间睡觉,也正因为这样,我会将今天可以完成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殊不知,明天发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足以让你焦头烂额,自我的约束力的下降速度可以堪比自由落体。
这是我这一个月以来的作息模式,事情处理的模式也与上述描述几近相同。有时候会觉得很累,甚至是觉得烦。甚至有一次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发到了别人身上,搞得对方心情也不好。累了,烦了,就会抱怨,也会经常这样反问自己:“我的时间去哪了?我的自由时间多了,可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我的休息时间很多,却还是觉得没有时间?”等等。我有这样的状态和反问,相信其他人也会有,但是细细想来,都是因为自己---被动的跟着生活和工作走,失去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让生活和工作变得乏味。
不要去问别人时间都去哪了,是自己将时间丢给了昨天 ;不要去抱怨自己的状态不好,是自己太过小我;不要为过去的事情感到耿耿于怀,要学会接纳,放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