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的主人公莫里·施瓦茨是一位患了绝症的社会学教授,他在生命来日无多的时候接受了一家电视台“夜线”节目的采访。巧合的是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偶然间看到了这期节目。米奇匆匆飞跃千里来探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莫里则宣布要给米奇上最后一门课,课的主题是“人生”,每周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这门课莫里和米奇进行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课就是葬礼。莫里去世后,米奇把听课笔记整理成书,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莫里在与米奇讨论自己墓碑的碑文时说他想刻上“一个终生的教师”。我想他确实做到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他的事业超越了“终生”,他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教师。
莫里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仍然拥有追随他的学生。死亡并不意味着他生命的消失,与之相反的是——他死前留下的人生大课教育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当然,我也成为了他的学生。
我从莫里那里学到的第一点是“警惕社会文化的陷阱”。这是一个很令我震惊的观点,因为我在这之前对社会文化带给我的拘束和压力丝毫不觉。我在社会文化的环境中长大,完全习惯了它,并且心甘情愿地顺从着它。我甚至都不曾对它的权威产生一点点质疑,更别谈把它作为我思考的话题。然而,莫里告诉我这并不合理。
“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
读到这句话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甚至都分不清什么是我自己想做的,什么是社会文化期望我做的。
想要和需要
“想要”和“需要”是我熟识的词语,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反思过它们的区别,我一直把它们混为一谈,直到最后把一切想要的都当成了需要。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莫里说。“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
我想我们身上的压力可能正源于此。我们的欲望太多,又缺乏自制。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去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戴更名贵的表,穿更华丽的衣服。可是我们已经忘记,我们的需要其实很少很少,吃饱、穿暖,有安全的住所就够了。我们却不敢减掉生活中那些多余的东西,我想这就是社会文化的威胁——我们在意别人那些无关紧要的评价而已。莫里在他临终前几天思考了一个人的最低需要和最高需要,他发现两者首尾相衔。
莫里对米奇说,我们如此地热衷于对物质的追求是因为我们心里缺少爱。
“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我都会遇到一些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占有欲的人,想拥有新的汽车,想拥有新的财产,想拥有新的玩具。然后沾沾自喜地向你炫耀:‘猜我得到了什么?猜我得到了什么?’”“你知道我对此是怎么解释的?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我想是这样的,我们正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第二又怎样
1979年,布兰代斯的体育馆里有一场篮球赛。我们的球队打得不错,学生席上响起了叫喊声:“我们第一!我们第一!”莫里就坐在旁边,喊声让他感到困惑。终于,他在一片“我们第一”的叫喊中站起来大吼一声,“第二又怎么样?”学生们望着他,停止了叫喊。他坐了下来,得意地笑了。
多么熟悉的情境!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没有第二名的位置。正如奥运会比赛的赛后,很少有记者会去把第二名团团围住进行采访。甚至我们会将第二名当做失败者来看,还戏称他们为“千年老二”“无冕之王”。
因郭晶晶的绝对强势,而一直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跳水运动员吴敏霞
一直惜败于林丹的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
四届奥运会从未夺冠的谭宗亮
被誉为百米飞人千年老二的泰森·盖伊“
诺贝尔文学奖”最佳陪跑团团长村上春树
如果我不是为此而难过的话,这个名单我还可以继续下去。可是,第二名真的不够优秀吗?我们可以否定他们的努力和天赋吗?任何竞技类的项目都会有胜者,胜者固然值得我们的赞誉,可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们也都足以配得上我们的掌声。
人生的意义
我们的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每天拿出好几个小时来关注一场球赛、一段娱乐圈绯闻。我们把时间切成碎片,再用碎片的时间不停地刷着短视频,然后跟身边的人津津有味地谈论今天的奇闻乐见。然而我们却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与自己的爱人共进晚餐,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问题的部分症结,米奇,在于他们活得太匆忙了,”莫里说。“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他们想到了新的车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过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同样是空的,于是他们重又奔忙起来。”
莫里指出了我们生活中的错误,我们正在舍近求远。当然,我们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抵押贷款,买新车,修取暖器——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我们往往认为我们的人生价值在我们追求的名利和地位上,就像我们的社会文化所所希望的那样。很多人尽其一生都在追求往自己的墓碑上刻一个“局长”“总经理”的身份,或者是一个8位数字的银行账户。然而很少有人会仅仅追求一个“心安”。
“米奇,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我们都想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可是人生的意义在哪呢?莫里说我们的意义就在我们身边——“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正如莫里所说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我们要警惕社会文化的“陷阱”,唯一的办法是不要相信原有文化,并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去建立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