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们穿衣要自己做,买布,找裁缝,每个步骤都有板有眼的。
我虽然是八零后,但也赶上了做衣服穿的末班车。有一次,妈妈买一匹布,淡黄色的,上面有还有正黄色的小花。
邻居有位奶奶会裁衣,妈妈带我去她家请她帮忙做,妈妈让我叫她七奶奶,说是奶奶,其实七奶奶并不老,比妈妈大不了几岁。
农村辈份是个奇怪的东西。我家的辈份在家族中比较大,小侄儿出生后,比有些刚结婚的小伙辈份都要大。
比我年龄大的人,其实辈分要比我小,他们还要叫我姑姑或老姑。
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叫父亲为叔叔,被族人叨叨半天,“应该是爷爷辈的,怎么会叫叔叔,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
那个小伙子想来也不是故意的,他只知比父亲小的叫叔叔,比父亲大的叫伯伯。辈分的排名还真搞不清。
族里的辈分。我也是看了村志后才略懂一二。背后有它的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比如年纪小的比年纪大的辈分高等等。
今暂且不谈辈分之事。总之,还不算老的七奶奶,为我量体裁衣。过几天衣服做好了,穿在身上稍微有点紧。妈妈叨叨:“偷工减料了,那么一大块布啊。”
又有一次,妈妈为我做裤子,问我拉链要偏的,还是正中的。我不懂。妈妈说女人裤子拉链是偏的,男人是正中的。我一听,我是女孩,那就偏的吧。
小时候妈妈还为我做鞋,冬天有棉鞋,春秋是方口布鞋。如果那家媳妇手巧的话布鞋的鞋面上还会锈上几朵小花,煞是好看。
那时不同于父辈们的缺衣少食,物质生活虽不似今天丰富。但简单又朴素。
长大后,市场上花花绿绿的衣服也多起来了,式样和颜色都比家里做的要好看。大家都不买布裁衣,做鞋了。
现在的服饰更加多样化,从手工棉衣到羽绒服,牛仔裤,阔腿裤,防晒衣,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不同的身材,性格,都能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
妈妈有时感叹,真不知道人们以前衣服都去哪了? 现在的花样真多。
现在我的衣柜中已经换了多次衣服了,但总是很快就被填得满满的。出门穿衣都不知如何选择。
我总在整理衣柜,留下特别喜欢的,去除很久都不穿的衣服。一次次的断舍离,让我明白:
从前的简是因为物质贫乏,现在的简是因为心理需要简单,所以从物质上精简,达到精神上的简单。
以前的简单是被动的,人们不得不简,现在的简是主动的,物质上简单了,精神上要求富足。
不得不说,人们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了。
记得周国平曾说过:“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欲望,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生命的疆域会更加宽阔。”
说到底堆积如山的衣物,杂物都是心中的欲望使然。
现在人们又开始兴找人为自己做衣了,美其名曰高级定制,裁缝也不叫裁缝了,叫服装设计师。
其实不论是叫什么都不重要了,无非是就是做衣服而已。重要的是,无论是买的还是做的,都是自己最需要的,最合适的,必不可少的那件。而不是无止境地贪恋。
泰国作家察.高吉迪说:“人一旦成为了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
裁衣的同时,也裁掉自己内心多余的欲念。做个内外兼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