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
第一次看外国文学,一天的时间看完它的普及本。所以简单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书中的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寻内心的呼唤,中年时突然抛弃家庭事业前往巴黎寻找美追求艺术,而除此之外与他性格做事风格呈鲜明对比就是小说中另一个画家施特略夫,老好人的形象,总是为别人考虑,当然这本小说最终还是写主人公追求理想。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像他这样的,绝大多数人对于他们做的那些平平常常的事是心满意足的。他那孤独的灵魂中怀着种种奇思遐想,终于向点燃起自己丰富想象的陌生的荒岛出发了。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思特里克兰德就是一个。
我们不能只顾着地下的六便士
生活还得偶尔为了天上的月亮
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万人楷模。
《活着》
余华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创作。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是时间创造了故事和神奇。
我们阅读虽然无法抚摸它,也无法注视它,但我们又时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来到一样,我们不能注视也不能抚摸,我们只能浑身发抖地去感受。
作家的写作往往是从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转瞬即逝的记忆、一句随便的谈话、一段散落在报纸夹缝中的消息开始,这些水珠般微小的细节有时候会勾起漫长的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场景。
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这就是文学的神奇。
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追风筝的人》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只有自己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现紧张,关于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以追风筝活动贯穿整个故事。阿米尔的懦弱与哈桑的忠诚对比,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可是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追风筝的人。在半空中飘飞不定的风筝,或许就象征着那迟迟不肯落地,无法让我们安心的责难。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奔跑,无论多苦多累也在所不惜。幸运的人或许可以找到风筝的落点,不幸的人或许要劳其终身,怎么追也追不到。但只要相信它终会落下,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终有一天,风筝会被追到,并且平静安稳地停落在我们的掌心。 我们应该勇敢应该原谅!
《奔跑》
内心温暖的人是自己的小太阳。
每个心跳、每个呼吸本身都很神奇。有什么能比这张扶手椅、这扇窗、这雪更加美好?
生命本身就很神圣。我们自无而来,来到这世界见上帝的容貌,当时间到了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到我们来自的无,换别人来看看这世界。
如果我们被训练得只会企盼见到神的力量及神的荣耀,我们很可能会忽视周遭所有的事物。
如果我们因为等待他而错过了他,那将是多么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