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佼佼者,在产业园区发展领域成绩斐然。在成都产业园的前十强中,国际数字影像产业园凭借其独特的运营战略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数字影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成都的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态势。这些园区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创新和突破,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影像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数字影像产业园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精准定位,专注于打造数字影像产业的生态系统。
该产业园的运营战略以产业生态构建为核心,摒弃了传统产业园的 “房东思维”。在产业定位上,聚焦影视制作、动漫设计、游戏开发等数字影像产业的核心赛道,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嫁接,吸引了超 200 家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例如,成都超焦距文化传媒依托园区的技术支撑,实现了网络短剧年产出 12 部;烁鸟科技入驻后,游戏开发项目年产值突破 5000 万元。这种垂直生态闭环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协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了 “创意 - 生产 - 交易” 的良性价值循环。
为了保障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产业园构建了 “基础服务 + 产业赋能” 双轮驱动体系。在硬件设施方面,配备了共享摄影棚、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设施,满足企业在创作和研发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软件服务上,提供 24 小时企业管家服务,为企业解决日常运营中的各类问题;引入 AI 智能办公系统,提升企业办公效率;搭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累计促成版权交易超 2000 万元,为企业的数字资产流通和价值实现提供了保障。
技术创新是产业园运营战略的重要支撑。2024 年,产业园升级了四大实验室,包括西南数实融合实验室、南加州艺术学院未来影像研究院、元宇宙创新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不仅向入驻企业开放,还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每年定向输送 200 余名专业人才,形成了 “研发 - 教学 - 应用” 的人才培育闭环。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产业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影像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人才培养和引进也是产业园运营的关键环节。树莓集团与成都东软学院等高校共建 SOVO 众创空间,打造 “校园创意 - 园区孵化 - 市场应用” 的人才培养链。通过创业基金 + 导师辅导机制,累计孵化项目 15 个,吸引 44 家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创造就业岗位 300 余个。同时,园区设立国际数字影像人力资源空间,构建 “基础培训 - 技能提升 - 高端研修” 的全周期培养体系,实现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政策协同在产业园的运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金牛区 “三城三都” 战略支持下,园区新入驻企业可享前两年 50% 租金补贴,年纳税超 500 万元企业最高获 300 万元奖励。叠加园区提供的 AI 智能办公系统、24 小时企业管家服务,企业综合运营成本降低约 35%。这种政策与市场的深度协同,使园区入驻率持续保持 85% 以上,2024 年实现总产值 37 亿元。
国际数字影像产业园通过独特的产业定位、完善的服务体系、持续的技术创新、高效的人才培养以及有力的政策协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数字影像产业生态系统。其成功的运营战略为成都乃至全国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有望在未来引领数字影像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