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木云伊
在郑州已经呆过了一个多月,什么感觉呢?那就是"三多",人多,电动自行车多,城中村多。过马路等红灯停的时候就会看到路口站着的成群的人,多数都是骑着电动自行车或是摩托车。一变绿灯,便一窝蜂似的向马路对面涌动。且每个稍大点儿的路口都设有交通协管员,就是胳膊上系着红布条,嘴里叼个小口哨,手里握着指挥旗的大爷或是大妈。
我住的这个地方叫张魏寨,应该类似于村落的地方。郑州市这样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像高寨,康庄,刘庄,关虎屯等。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人也不像真正的城市人,尽管他们也住着楼房(只是有的不甚标准)。这些村子里到处都是房客,他们租下一个标准间或是几室的地方,按月付给房东基本算是很便宜的房租。很奇怪的是,房东拥有一大栋楼,可以坐在那里月入万元,但他们的生活品质实在让人怀疑,来这边的大多数民众也一样,似乎过得不那么体面。
住的地方前面的一条街叫做张魏寨中街,算是这个地方的商业街。在街的两侧到处都是卖水果的,小食品的,衣服的,家电的,总之是很繁华很热闹的。但这种热闹又与市区不一样,更多充斥着的是大排档的味道。时不时会看到一些衣着浅露,浓妆艳抹的女子,她们头发多数都弄成金毛狮王的模样,言行都跟这个文化还有点儿封建的都市不符,大概是和男晚报妓者吧,一个笑话如是说。
人多,那是一定的。在这里不太敢断定哪个是少女,哪个是少妇,因为有时一个看起来还蛮年轻的女孩子却牵着自己的小儿子或是女儿在溜达,并非偶然,经常看到。有次班车上看到一个中年妇女骑着电动摩托,载着三个小孩子过马路,安全与否不提,超生问题可见一斑。在这里,抱着一个拖着一个的成年家长随处可见,毫不夸张。计划生育这个国策,大概早已被对策掉了。
这里的人,做生意的很多,大概是土地少,人口多,资源少的缘故。总要有个活计,于是很多的小摊儿,夜市,市场。这其中很多人就是在攒钱,问过同学攒那么多钱干什么,同学很干脆的回答说,盖房!没错,走过几个周边的农村就会发现,这边农村居住条件很好,基本上住房都是二层小楼。就是楼与楼之间的乡村道路挺破的,都是“水泥”路。这样好的居住条件,为什么不把路修成真正的,平整的水泥路呢?(注:水泥:水加泥)
吃的风俗一定存在差别,面食为主嘛,吃法也很不一样。米饭是很硬的,包子里是常放粉条的,豆腐脑里是放糖的,汤也常做成糊状的。文化与地域不同,学着适应吧,现在十分怀念家里的大米饭,真香啊。
河南话是听不懂的,不过还是尽量学,尽量听。每次接电话,一定来一句“弄啥嘞”,搞得河南同学很是懊恼,赶紧劝说我那样不好听。不过那样,哈哈,挺好玩儿的。
(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简信或标注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