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人天然有利益和纪律约束,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情感认同;
公司的人天然有目标管理和监督,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三观认同;
公司的人天然有一起工作的地点,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线下连接;
公司的人天然有同频作息的环境,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碎片互动;
公司的人天然有面对面的考察期,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长期陪伴。
结果是在公司里的人都羨慕社群,纷纷加到各种不同的群里,但是……
P001
【思考与行动:情感认同、三观认同、线下连接、碎片互动、长期陪伴 好社群的共同特点。通过多讲真实的成长故事 进行情感与三观的输出,多做线下链接,长期陪伴好核心伙伴圈】
一旦人群开始聚合,就具有流量价值。P003
关注微信公众号是第一层关注,加了运营者个人好友后是第二层关注,再拉到微信群里面形成第三层关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当我发一篇微信文章的时候
①公众号里面有一次展示的可能;
②在朋友圈里面,有一次被你看到我的文章的可能;
③把这篇文章转发到微信群里面,又有一次被看到的可能。
所以,经过3层连接之后,大大提高了这篇文章的曝光率。
P007
【思考与行动: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简书、一次内容,要留下有尽量多痕迹,来沉淀,来传播】
聚会。为什么线下教育收费贵,就是因为线下教育的一大职能就是要创造同伴环境,创造同伴环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但有的训练营规模不大,收费合理,能培养合理的人力运营,通过运营活动鼓励网上学员彼此之间建立多维连接,创造“同桌”“小组长”“学习小分队”这样的小团队,培养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甚至鼓励学员从线上走到线下,建立强关系,从而逐渐演化成现有社群的一分子,或者成为现有社群的新成员来源,这是可以做到的。
P009
【思考与行动:线上创造更多维的交织链接,并引导到线下进一步形成强关系】
社群应该是对绝大部分参与者而言,是一个非正式的组织。
P010
你能够持续存在的社群,往往存在三个特点:要么是大家在一起产生极强的情感依赖,要么在一起极为快乐,要么在一起有现实的利益。
【思考与行动:一点为主,两点为辅助,共同营造三大特点】
P010
高活跃度的社群规模很难变得很大,而要把社群规模扩大的代价是牺牲社群成员之间的连接维度。所谓的社群运营,就是在社群的规模和社群的活跃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进而获得最大范围的社群成员满意度,从而让社群进入可持续的运阶段。
【思考与行动:规模中等体量300左右一个群,或许较为合适。满意度是重点指标。】
P012
我们认为社群一旦进入可持续运营阶段,必然会走向付费社群。社群付费的式,可以是收费进入社群,也可以购买产品或服务后进入社群。对于高端社言,收费高低是体现社群质量的标杆之一。价格是最好的门槛,可以筛选出对认同度不同的人,让同频的人更愿意留下,同时也给运营者动力,使其做好运营。
【思考与行动: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付费是价值和服务品质的保证】
P012
保持一个社群活跃度的最佳方法是建立“产品型社群”,我们们得先有产品然后把产品卖给我们的潜在用户,然后把们付费用户建一个群,利用用群和付费用户建立多维连接,做好服务,创造二次购买的可能性。
社群应该关注服务满意度,而不是活跃度。活跃度越高,运营成本越高,这种方式难以持续。如果能在有限服务周期内保证社群的活跃度,从而达到社群的服务满意度,进而带来社群产品的二次销售,那么也许能更合理地做好社群运营。
【思考与行动:要找到活跃度和满意度的平衡点,不同的用户构成 对着两点的诉求 有较大差异,不用人云亦云,形成自己社群的特点和节奏就好。满意度是重点指标。】
P013
如果要保持社群的高活跃度,就必须适当控制社群规模,但群规模太小,又很难获得足够的商业回报,这是一对矛盾关系。
P014
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有四种办法。
第一,定期进行人员淘汰;
第二,不断创新运营形式;
第三,建立线上线下链接;
第四,推出社群福利产品。
【思考与行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社群要有新陈代谢,不断运营创新,才能有生命力不断延续】
P015
产品化:围绕产品建设活跃社群更容易成功
社群的生命周期往往是3个月,3个月以内如果能把已经吸引到的人变成客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有可能让他们参与到社群的生命周期中。
如果没有产品来吸引订阅者,3个月后他们们就不再怎么看你的微信号或微信群消息了。你再努力去做产品推广已经事倍功半了。
所以我们说网上营销是一见钟情式的,不是日久生情式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错过了最佳消费刺激点。
【思考与行动:三板斧转化,这个时间节点的把握至关重要,联接后,用户认可的话,需尽快转化】
P016
今天的商业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如何让小而美的的圈子和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对接,这种想法构成了社群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我们已经明显可以感受到,借助移动互联网网的优势,社群成为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最短路径和最经济的手段之一。社群首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聚集,同时也是连接信息、服务、内容和商商品的载体。对于大多企业而言,建立一个社群或许并不难,最大的痛点往往是在于如何把社群运营与产品连接起来。
【行动与思考:创建一个圈子,然后反向采购 C2B 是一种社群的价值】
P017
社群变现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自建社群。其实这种方式非常慢,并不适合大部分企业,而且运营成本和难度非常高,都需要专业团队专职运营,投入甚大。这种模式做社群,更适合吸引有能量的人形成圈子,然后一起去赚钱,并不是直接在社群里面赚大钱。
第二种,打入社群。这种方式很适合初创企业或个人创业者,打入别人的社群择机表现,增加印象分,然后在合适时机巧妙植入广告,带动推广,逐步完成用户发掘,完成私下连接,最后甚至可以退出社群。
第三种,代言社群。社群不是有灵魂人物吗?请他代言,让他替品牌说话,你很快就能收获一批他的忠实粉丝,加速你的事业变现,这一般都需要更大投入。
p21
【思考与行动:我觉得三种模式都可能实现,只是在社群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现方式和节奏】
社群包括5个要素: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如果社群都围着一个大咖转,意味着大咖每天都要投入时间管理,精力未必顾得过来。但现在从环形社群结构进入到恒星群结构,社群里有很多厉害的大咖个大咖忙的时候大家可以眼着别的大咖玩,每天有大咖在里面分享,整个社群的质量和稳定度是最优的。
P29
【思考与行动:社群一定要逐渐形成星系,由多个恒心、行星、卫星构成,像宇宙一样不断放大,趋于稳定】
社群运营要建立四感:
1.仪式感
2.参与感
3.组织感
4.归属感
P30
【思考与行动:围绕4感,营造这样的社群氛围】
优质社群第一个标志:让认同社群目标的人创造越来越丰富的链接。
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