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时,大家都围着电脑,看这个月人员变动情况,吵吵嚷嚷中,我才发现,党委工作部宣传干事张姐去退休办当支部副书记兼事务员了。虽说岗位工资没变,工作也相对轻松了许多,但是我总觉得,张姐那么有才华,曾经还在网络上发表过小说的文人墨客,放弃了文字,从今以后的每一天都要跟退休办的大爷大妈们讨论报销药费问题,实在有些可惜。
对于我自己来说,心里空落落的。作为活跃在生产基层班组20多年的通讯员,始终没有放弃写作,这跟党委工作部遇到的几位老师多年的鼓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跟她们算不上亲密的朋友,但是对待指导我们工作,她们没有任何架子,在百忙之中总是给我很多帮助。
记得遇到的第一位副刊老师,王秀珍大姐,人美心美文笔美,她特别喜欢我刚出校园写的青涩文字,时常让我多写,说是以后就写不出这纯纯的感觉了。每次路过她的办公室,她都会亲热的招呼我过去,给我讲解稿子存在的问题,那几年,几乎每个月的厂办报纸都有我的副刊,我还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笔会活动,因为年纪小,还被其他单位的人取笑我是童工。后来,王姐调走了,去了南方城市发展,再没有联系过。
厂报生产版编辑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也姓王。他爱美,穿着讲究,据他说,他家衣柜里他的衣服多于夫人的。我跟他学会了很多,写了不少生产现场新闻大稿。他和王姐在党委工作部那几年,特别喜欢给我们通讯员谋福利,每次写作大赛获奖后,王哥都会十分热情的偷偷问问我们,喜欢什么奖品。等到我结婚时,家里的电子表、被子、床单、手表好多都是我得的奖品,既省钱又有面子,心里骄傲得不得了。后来,他也调走了。很多年后,我才听说,他突然得了大病,去北京不到半个月就去世了。我在心里默默希望,那么爱美爱干净的他,走时一定如他愿,别让他遭罪受苦。
再后来,党委工作部又换了好几个干事。老实巴交的单姐没干几年,就累得提前退休了,听说一直在青山修身养性。小邢接班后,赶上新媒体雨后春笋,报纸早就停办了,但是网页新闻、微信推文等各种繁重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他还是个较真的人,每天更新新闻必须等到下班后,自己在食堂吃饭后就回单位加班,我也被工会叫去几次帮忙,以我的能力,看看就头大了。小邢累得年纪轻轻就有点秃顶了,30多了还没找到心仪的对象。今年初也调走了,去哈平南搞脱硫运行了。
我的编辑老师们,几乎每一个都那么忙,又那么低调的离开,都是因为最初对于文字的热爱,走上了编辑的道路,最后又都从事着跟文字毫无关系的工作,让人唏嘘不已。
倒是我这个拿着爱好一直当副业的小通讯员,始终坚持着坚持着,我希望坚持写到退休,即便不写新闻稿了,简书这块儿还可以小试牛刀,不放弃,就是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