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二姐:
见字如面。
从初识至今已经从夏天到了深秋,来回有12封信了,本次回信我开了好几次又调头了。
昨晚认真想了想今天必须回信才好。
上海一个小学国庆布置的作业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树状图的形式写清家族成员并注明职业,还标注至少四代。第二部分的要求写上建国以来,家族中曾有哪些名人,功绩或者是谁为社会或家庭做出了重大贡献,或是一个行业内的一把好手。
今天在群里看到这个,我突然想起我家里另没有对社会或某个行业的一把好手。往前追溯倒是出过一个正经的僧人,又想起之前在抖音耍到的一个名人关系的图。
说金庸的家族关系,包含着徐志摩,琼瑶,钱学森等都是上流社会人士。
二姐,上次你在来信中说起家族里的亲友,我也就最近看到的一些内容做了开头。
我虽然是大家族之中的“一员”,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往来,就连我这辈的表姐弟妹等都来往不多,可以说是非常冷清了。
有些家族也是兴旺的,主要是跟人有关有的人好热闹喜欢兄弟姐妹在一起玩。可是我家没有这种传统和习惯,也就逐渐这复杂的社会里慢慢的成为有些众多家族成员却很冷清的一个小家庭。
就好像是森林里的树,看似身在林中可是仍是独立的。
我妈有4个姊妹兄弟,含她五个。
我爸有4个姊妹兄弟,含他五个。
我爷爷有5个姊妹兄弟,含他六个。
我奶妈有6个姊妹兄弟,含他七个。
我外公有4个姊妹兄弟,含他五个。
我外婆有4个兄弟,含他五个。
就这些人离的近的人加在一起都不少了,更别说往上数,或者往下数他们的后代了。走动确实比较少也就不亲了。有很多人都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没有过多的来往。
所以即使身在一张巨大的家族网络中,也不过是跟颗露珠似的存在。
二姐你提到日记,近日来我终于看完了胡适自传体《四十自述》里面大多数都是日记或是曾经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又或者是书评一类的东西。
十三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纸质日记有着很深的恐惧,所以没有那种写日记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后来网上写日记也发生了不好的事也不太写了,反而是最近偶尔为了日更胡乱的记点凑数,现在的网络日记,也不同十年前那样裸露着心思反而是隐藏着的。
现在年纪大些加上服用了两年扛抑郁的药,大脑不如青春期那样活跃写东西非常的吃力了。
我现在的工作虽然已经过了2个月了,却不敢说可以做到什么时候,琢磨着可以过了三个月,或者可以到过完年就更好了。
每天按时起来本月暂时没有迟到的,甚至因为国庆不堵车同样的时间可以在9点前到公司,然而9月有迟到2次一共11分钟,一次10分一次1分。
领导总在提醒我没做好的地方,也给些建议。所以每天都在想哪里需要改进,发现的错误地方也都能及时更正和注意。
还有就是我比较默默无闻,因为总怕做的不对也就没有汇报的习惯所以老板甚至问领导我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所以其实领导每天不断地在各种小组的群里参与互动,是为了证明他都在做什么吧?
我也需要非常认真和积极的参与互动有存在感才行。
你的小妹,森寅
2018年10月14日。
戊戌年壬戌月乙卯日,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