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看《1000个铁粉》,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里面引用了一段产品大神梁宁的话:
“上天安排了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给一个人使命,其实是给他一个爱好,一种真实的喜欢,一种叫作“瘾”的东西。”
类似的观点在她的产品课里也有提到:那些让你乐此不疲、不厌其烦,以及无法忍受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说到「天赋」都会强调「能力天赋」,也就是你在这件上面比大多数人学得更快一些,成长速度也更快一些。
但是很容易忽略的是「意愿天赋」,也就是你说不清这件事哪里好,但就是忍不住想开始,启动的时候不怎么费力,而且对它一直都有热情和动力。
而乐此不疲、不厌其烦、无法忍受,就是几个帮我们发现意愿天赋的“密码”。
02
首先是「乐此不疲」。
我帮一些伙伴梳理个人IP定位的时候,发现一个共性——很多人会忽视、轻视自己的天赋。
因为那件让自己乐此不疲的事情是那么的习以为常,反而让人熟视无睹了。
他们更容易看到的,是比自己更强的存在,是自己还没有达到的差距。
就像我的社群有一位伙伴,每天乐此不疲的“日常”,就是在忙完一天工作的状态下,晚上还出去跑个10公里。但是因为他在马拉松圈子里,所以会觉得有很多比自己厉害很多的大神,不觉得自己的这个习惯有什么。
而且更厉害的是,他说自己以前完全不喜欢运动,只要会流汗的事都不怎么做。是什么帮助他完成转变的,也许就是他的天赋密码,藏着他的人生使命。
最近我也在重新梳理自己的定位,所以也在问自己:
做什么事,我会由衷地感到开心,会自发地去做,并且乐此不疲?
最先冒出来的答案是——学习。
如果要说什么事情哪怕状态再差哪怕是生病了,我也可以无阻力地启动,那应该就是学习了。
我最享受的,是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一块“认知拼图”,可以跟之前头脑里的其他拼图结合起来,拼下去的瞬间,感觉就像是强迫症看到木家具的榫卯严丝合缝。
光是发现新的拼图还不是最享受的,当我把认知拼图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会有更强的满足感。
它可能是以笔记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也可能是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还可能是以课程的形式分享出来。
换句话说,学是输入,习是输出,而学习就是让我乐此不疲的“瘾”。
03
第二个密码「不厌其烦」,也是意愿天赋的一部分。
也就是重复这件事成千上百遍都依然有愉悦感、满足感。
普通人对着PPT练习三五次,就已经觉得差不多了,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可以对着PPT练习100次,依然不厌其烦。
更细致地看这一层意愿天赋,就是能够用细致的颗粒度看待每一次重复,在重复中看到细致的变化,不断地提升。
每次跑步的步频、呼吸、速度、心率的不同,每次演讲练习的声音、语调、表情、动作的不同,都会为这一次和下一次的重复带来愉悦感。
我之前在社群的付费专栏里,给自己定过不少选题方向,然后就明显地发现,有些方向我写十几篇就觉得没有太多东西可以讲了,有的方向可以写个一百篇,而有的方向会让我觉得取之不尽,写上千篇也没问题。
比如心理学,无论是对它的学习,还是对自己情绪感受的觉察,对我来说都是乐此不疲、不厌其烦的。
所以当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内容创作选题,可以做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场景下重新认识、实践起来,都会有新的发现,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
04
第三个天赋密码「无法忍受」就很有意思了。
当你看到一个办公桌很乱,或是房间很乱,会有什么反应?
以前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会受不了乱的状态,都会忍不住进行整理。
但是做教育十几年,见过的人足够多了,才发现每个人的对于同一件事的敏感度真的完全不同。
有的人是乱到影响工作了,东西怎么都找不到了,实在没办法才会整理;有的人是差不多一周时间,感觉看起来不太舒服了,就会开始进行整理;而我是每一天都要保持整洁,所有东西都要及时地归位,桌面上东西只留极高频使用的东西,其他都收起来。
我对学习和知识管理也有类似的状态,受不了不清不楚、乱糟糟的状态,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时,就很想要梳理出一个脉络,让它们尽量处于有序的状态。
而且我还发现,每个人都是敏锐的,只是对不同的事情敏锐。
可能你对办公桌和房间的乱没有太大感觉,但是对于一个人表达的乱就很敏锐;可能他对文章有没有错别字没啥感觉,但是对于海报里的图标有没有对齐非常敏锐。
结合前面的两点,我发现自己对于「他人的教学中忽视心理因素」这件事很难忍受。
比如有些教自媒体的课程,会说“定位不清晰是因为你想太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不要想太多直接去做”。
道理是没错,只是“不要想太多”就像是“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是违反人类本能的。而且这个归因方式,很容易变成一个标签,在更长远的时间里限制人们的行动。
如果能够切换角度,让大家看到“想太多也是一种天赋”,关键是怎么把它用起来,也许更能促成一些行动。
05
乐此不疲、不厌其烦、无法忍受这三个“天赋密码”,本质上是两种感受:满足和不爽。
一件事能够让我们乐此不疲、不厌其烦,是因为它能持续地满足我们,给我们带来期待感和满足感。
而一件事无法达到预期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感到不爽,越是对这种不爽无法忍受,就有越强的动力去改变它。
无论是发现自己的天赋,还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总有这么一条途径,就是不断地细化对自己的认识,更细致地感受事件背后的满足和不爽。
世上这么多的事情组合出来的感受,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天赋,让我们与众不同。
就像梁宁说的: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