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咨询或工作中,会有些朋友喜欢发微信语音给我。我猜,对方一定认为语音效率高,比打字省事,是这样吗?
从个人处理信息的经验来看,文字信息一般是在对方经过思考后重新组织语言发出的,信息传达精准,容易理解,易于回复。所以,在沟通中,如果有多条信息需要处理,我通常会遵循先效率的原则,优先处理文字信息。
说说语音信息,尤其是20秒以上的语音信息,听完一遍,有些情况下,真不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假如不多听几遍,了解人家的准确意思并给予回复,给对方一个简单的反问,对方有时候能给你抛一个近60秒的语音,再几遍听下来,时间哗啦啦就没了。如果遇上一个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的,或是接听环境不是很安静的话,那就更麻烦了,处理效率也就更低了。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语音信息的有效内容只是在那几十秒中的几秒钟,浪费这么多时间去听,真的是可惜了时间。
另外,干我们这行的还偏一点技术,有时候还要回头找找聊聊记录,语音信息不支持搜索,就算记得大概在哪里,也需要花时间重新去听,或是电话聊过没有及时做好记录,忘记聊过什么,这时候真的会感觉一阵悲凉,然后重新去沟通。
所以,有些时候,我会要求对方辛苦一下,发文字给我。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以后尽量用文字与我沟通(十万火急和不识字的除外)。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语音沟通的问题?
注:本文“不识字的”目前特指我的母亲和我的女儿,母亲没上过学,女儿还小不会打字,享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