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原创
今天一共上了四节课,开了一节例会。其他时间,除了做饭吃饭,我的工作大多是备课。语文课和别的学科不一样,备上一晌,说不定只够一节课讲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今天讲《昆明的雨》,我联系了我们这里初冬的雨,感觉设计的特别成功。
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咱们这里的雨下了三天了,哪位同学说说初冬的雨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多,细,连绵不断 毛毛雨 萧条
马上有学生反对:断断续续才对,这三天是下下停停的。
生:湿(引起哄堂大笑)冷 凉 雾 霾等等
师:雨中的景、物、人?
生纷纷举手回答:小鸟 小水洼 鱼儿跳出水面
柳树 艾草开花 玫瑰依然很艳丽 和奶奶一块包饺子,皮全是我擀的。我还吃到了最没馅的那一个。
师举菊花的例子,引用了诗句,又讲了自己的采花插花的愉悦心情。
讲完这许多景物和雨中的故事,再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初冬的雨的感情,学生纷纷答喜欢。
这时候就可以导入:汪曾祺想念、喜爱昆明的雨,他又写了雨的什么特点,描绘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人呢?
引导学生分析完昆明的雨,我再让学生写初冬的雨,学生可以算得上得心应手了。
两节课,既学习了名家对于雨的写法,又能够顺利写出自己眼中的雨,于学生来说 算是收获很大了。
而我自己,则从这节课的设计中收获了自信与自得,算是比较喜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