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成果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   梁芝怡

“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这句话是我在阅读《红楼梦》第56回时看到的。它的意思是,开头因侥幸而顺利的人,最终还会怠惰;善于花言巧语的人,往往是图利之人。读完之后,有很多的感触。这句话的起因是在王熙凤生病休养期间,贾探春受命协助管理大观园,提出将园中各处花木植分给下人去承包的想法。几个婆子听了这个想法非常的积极,纷纷表示自己有能力做好承包。当她们退下以后,探春问在场的薛宝钗的意见,薛宝钗就说把这句话。她之所以这样回答,是看出了婆子们无利不早和过于自信的心心理。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富有哲理,可见薛宝钗是一个十分具有才情积行思考的女子。

其实,这也正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犯过的错误。从前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我一直是名列前茅,至还得过好几次第一名。所以在我的意识里,自己就是很聪明、幸运的人,喜欢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能考好的样子。看到成绩相对靠后的人在考前还死记

硬背时,我还会说:“别背了,反正都快考试了,听天由命。”直到最近几次考试我的成绩直线下滑,我才开始惶恐不安。所以看到这句话时,我深有触动,明白了自己之前的一些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需要重新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总之我明白过于顺利会产生侥幸的心理,务实且懂得坚持才是制胜的法宝。要不断修炼真才实学,筑起强大的内心,才不至于被困难咋倒。

注:从一句话中有所感悟,见微知著,也算开卷有益的。标准的读后感。

关于阅读《红楼梦》 韩雨春(此篇作者没有写题目)

我曾两次读过《红楼梦》,一次是在小学,那时的我还懵懂。读起《红楼梦》来可以说是徒做无用之功,被满篇的荒唐言遮了眼睛,并没有理会好文字之下的内涵。一转眼便被《西游记》的神通本领、《水浒传》的侠义肝胆、《三国演义》的智谋奇策吸引了心神,一本《红楼梦》到底是没有读完。

第二次便是在高中,细细品鉴书中韵味,咀嚼文字观其言语,我才慢慢窥见了贾府表面光鲜实则大厦将倾的危险局面,才慢慢读出了宝黛初遇时因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产生的言语不同,才慢慢读出黛玉葬花时的心境悲凉。宝黛初见时,两人都觉得对方眼熟,而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自是谨小慎微。又是因女子故只在心中暗惊,而宝玉则不同,他是这个贾府中众人关爱的对象,又是最受宠的孩子,自然是口无遮拦,便当众说出心中的疑惑。而这里也是照应了前文两人身为天上仙人的故事,因是前世故人,故今世相见便觉眼熟。小时候的我只知道黛玉矫揉造作,花开花落本是自然中最常见的现象,她却好似万分伤感,前去葬花更是多此一举。哭哭啼啼,也不过是无病呻吟,但现在我懂了,她看见这样美丽的花儿,昨日还是光鲜亮丽,今日却残破不堪,正如那青春易逝的道理一样,她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又不禁想到岁月易老,容颜易逝,自是无比伤感。《红楼梦》常读常新,“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想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十分合适的。

注:小切口,虽然也只是选择了一个小点来解读,可是大家不觉得,这样的解读对我们做诗歌鉴赏是有帮助的吧


红楼——花飞花落  张思妤

红楼的梦,让那花开千年。在那花开的背后……谁穿过了他们的梦?手起,琴响,一曲《枉凝眉》读罢那本厚厚的《红楼梦》,掩卷沉思,心中没有多少成就感,更多的却是无尽的伤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其中宝黛间的那份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书中最令人心痛的便是黛玉了,她是如此的多愁善感,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却没想到她葬花的多情,最终葬送了自己。

在花开的背后,你是否看到了黛玉的身影?她虽然是多愁善感,见了落花都要流泪的人儿,在感情面前却是如此的执着,“你懂不懂我的心”便是她的痴情。不管是什么结局,她都执要执着坚守,哪怕最终落个香消玉殒。花开的背后,你是否看到了宝玉的徘徊和他微锁的眉头眉梢?怜爱?在花开的背后,你是否也看到了宝玉的坚守?他努力的坚守着自己那一份纯真的感情。哪怕是面对宝钗的贤淑,封建家庭的施压,权势的诱惑……他却永远爱着自己的林妹妹,最终看破红尘出了家,脸上的表情似喜似悲……

在花开的背后黛玉曾任性过、失意过,宝玉也曾放纵过、痴迷过,但他们却共同生命和心血坚守着一份纯真的爱,这爱,荡涤了封建的礼教,冲破世俗的牢笼;这爱,在寄托了后来人们的美好向往,象征着世间自有真情在。正是这爱,才使“红楼”花开千年。

《红楼梦》如花儿一样,使人醉了,梦醉了。在半醉半醒之时,我想到了在花开的背后,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花开的背后,是曹雪芹的痴,花开的背后,便是他一把把的辛酸泪,他把毕生的心血抛洒在《红楼梦》中,说“痴”?说“痴”!花开的背后,是宝黛的坚守,是红楼的辉煌,是作者的心血。在那花开的背后……

注:以女性的视角看红楼,必然是对宝黛情感结局的意难平。这篇散文,“花开的背后”,越写越显得有深度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