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听了罗辑思维转的刘润的文章,叫时间颗粒度,文章是这样介绍时间颗粒度的:
时间颗粒度,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比如比尔·盖茨。在商业世界中,拥有受人尊敬的职业化素养,恪守时间,是一项非常基本的要求。 而恪守时间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2
文中只举了几位名人关于使用时间颗粒度的例子。我想对大多数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应该都掌握了时间颗粒度的应用。
一位得到同学的留言是这样的:
时间颗粒度长的人,用时间换钱;
时间颗粒度短的人,用钱买时间;
这个理解很精辟,又暗合李笑来老师所说的个人的3种商业模式。
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到有一位能将自己的时间精确到分钟级,当时看完后觉得挺震撼的。今天看了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后,一下弄明白了,原来也是时间颗粒度的应用。
能将时间这么高效利用,真是不成功都难呀。
3
概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简单清晰的概念。像“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以前我只看到一个结果,有了这个概念以后,整个事情一下子就清晰了,还可以还原。
李笑来老师一直强调衡量个人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是拥有清晰概念的多少。“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让我更深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事件的结果和经验,找到底层规律,凝炼成概念。
这里“时间颗粒度”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个人的。最近在看《复盘》,觉得完全可以把两个概念组合到一起,也就是“复盘的时间颗粒度”,也可以理解为复盘的周期,例如每天复盘一次“复盘的时间颗粒度”是一天,每周复盘一次“复盘的时间颗粒度”是一周,以此类推。
我觉得这个概念对个人、团队和创业公司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复盘的时间颗粒度”越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纠偏措施,付出的代价比较小;“复盘的时间颗粒度”越长,问题蔓延的速度越快,填坑的能力要求越高,个人和团队还好,总有些回旋的余地,但是创业公司就不一样了,稍有不慎,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4
当时我看到能将自己时间精确到分钟级的文章后,想把自己的时间精确到小时级,试了几次后都没有成功,感觉真的太难了。很多事情不可控,计划稍微不好就有可能失控。
但是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锻炼的一定是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还是非常有必要继续尝试和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
可以先在前一天尝试着安排好一天的日程,在中午的时候做一下检查,再以小时为单位及时调整和优化,一天结束后再做一个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