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那些年玩过的游戏
那时的农村,食物缺乏,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书报甚少。可是贫穷的日子,却有那么多闲暇的时光。于是,天性爱玩的孩子,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乡土游戏。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游戏,如朵朵小花,点亮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乡下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买玩具。那时候,要想寻找快乐,就得自己想办法,这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春天放风筝,夏天学游泳,冬天玩冰雪,各有各的乐趣。
过家家
每个乡下孩子都玩过过家家的,它是孩子们模仿成年人角色扮演的一种游戏。
几个学龄前的孩子聚在一起,有当“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和“奶奶”的,当然还会各自拿出家中的布娃娃,小碗儿,小铲子,小衣服,曾用过的奶瓶都成了过日子的家当。
小女孩的角色当然是“妈妈”她们将奶嘴放到娃娃嘴边喂奶,俨然一个妈妈。当“爸爸”的当然也不能闲着,用小铲子铲点泥巴在小碗儿里和面,竟也能做出好几个黑乎乎的小窝头和小馒头来。
还有拄着拐杖,挂着胡子,假咳着嗽,用低沉的嗓音说话的“爷爷”,当然也有给大家扇着蒲扇的“奶奶”。
其实更好玩的就是他们模仿农村的婚庆嫁娶,有吹唢呐的,有打鼓的,还有抬轿子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新郎和新娘。孩子们当然都会争着抢着当,一次只能一对,那就会轮流来。
那时候,那个长得可爱,衣服穿得干净漂亮的女娃子总是争着要她当新娘。而那个老是流鼻涕,说话结巴的男孩子总没有女孩选他。
那时,唢呐阵阵,锣鼓声声,新娘披着红头巾坐在轿子上,新郎带着红花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其实孩子们敲着破铜烂碗当乐器,新娘坐在一根条凳上当轿子,新郎当然是骑着竹马“驾驾驾”。
孩子们高呼着,“娶媳妇哦,娶媳妇哦。”
“下轿。”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入洞房了。”
孩子们客串司仪,客串父母,然后一起起哄簇拥着新郎和新娘入洞房。
“揭红盖头。”
“亲一个。”孩子们起哄着。
那时,新娘总是羞答答的,小脸儿红通通地,撒着腿儿躲避着。新郎也是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有时大着胆儿在新娘脸上啄一下,心里乐开了花。
下次两人见面,小脸红红的,都有些不好意思。当然,也有两个小人儿情投意合,小男孩许下人生的第一个诺言:“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娶你。”小女孩也非常认真的说:“好,等我长大了,我嫁给你。”
也许,这就是儿时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吧。
骑竹马
骑竹马是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跨下当作马,手执一根小棍为军刀,一边蹦跳一边学着电视里的样子高喊:“杀呀!冲呀!”
骑竹马是小星星的乡村里男女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竹马非常简单,不论竹、木、笤帚,随手拿来就可当马骑。也有些男孩子,把竹马经过加工,变得更加形象,有的装上用竹或用木头雕刻成的马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竹马。
那时,尤其是冬天,村里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只要有孩子开起头,他们以竹代马,奔跑嬉戏。一会儿,其他孩子就会加入,他们口中喊“驾,驾”,学马儿奔跑的样子跳跃前行。
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直窜进小伙伴们单薄的身体上,冻得直哆嗦。这时,他们就会骑竹马,十多个孩子形成一个马队,随着节奏奔跑嬉戏,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再从村西头跑到村东头,显得热闹无比。
村里的孩子骑一圈木马,直骑着热气腾腾,汗流满面。这时,大一些的孩子就会分拨来骑马打仗。
村里两个大的孩子来撑头,作为统帅,他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自愿选队,那些身强体壮的就成了统帅争抢的对象,那些小不点的小屁孩些就只能硬插入某队。
两队人马分配后,马与骑士就两两自行配对,“马”只管驮不许打,骑士则可拉扯、推搡、拖拽对方骑士,目的是将对方骑士拉下马。一旦下马立即下场,不得再入场。初始时双方各五对,须配对厮杀,最后打红了眼,就不管是谁一通瞎打乱斗,下场的也趁人不备又杀上马来,时有女生也似花木兰横枪立马参战其中。
那些没有参战的侯候补人员,就拿着破铜烂铁,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只听到擂鼓齐鸣,杀声震天,打得昏天黑地,人仰马翻。最后铜锣一敲,鸣金收兵,各回各家,好不热闹。
后记:这是一部农村的记忆,这也是农村正在消失的记忆。国庆节回老家,感悟很深,路修好了,房子修漂亮了,可是地荒了,人逃离了,甚至出现了无人村。
这是一部10万字左右的散文小说,书名暂定为《乡间的小星星》,持续连载中,希望有人喜欢。
点个喜欢❤️再走好吗?让我们这些靠写字吃饭的人能坚持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