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知道拖延症的的坏处,很多同学还是变成了“拖拉斯基”呢?我们的自制力就真的这么差么?
关于拖延症的书籍也出了很多。其实在我看来,拖延症是符合人性的,归结到最后是四个字“趋利避害”,下面详细分析。
1.立刻得到满足感
人总是倾向于让自己立刻就“爽”。比如晚自习的时候,先做简单的作业,把难度高的放到最后。
即使做简单作业的时候,可能还会先和同桌聊两句,或者看会手机,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排序中,把学习区的知识排到了最后,等到你想认真学习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2.不敢面对挫折
明知道数学是自己的弱项,可复习的时候就是不想把它拿出来,因为一旦开始做题,你就会收到打击。
每次想学数学的时候,你大脑中的一个小人会悄悄告诉你:还有XXX可以先看,接下来再看数学吧。
3.对自己期望过高
很多学生总想找到高明的技巧,一鸣惊人。在贴吧、高考学习群中,我经常看到学生提问:我数学不好,有什么技巧能快速提高?
如果别人回复多看课本、多做题,他们就不支声了,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技巧。其实哪有什么技巧,学霸也是一道题一道题堆出来的。
一个心理学家说,“以这种方式做事的人,害怕在考试中不能得满分,或者不能赢得一场比赛,为了避免恐惧,干脆不参加好了”。
在这些动因的背后,潜藏着一定要成为最好的愿望,在自己面前不能冒失望的危险,不能在他人面前留下不好的形象。对于这种人来说,一拖再拖的行为变成了免于遭受失败的策略。
4.摆脱内疚接纳自己
你肯定有这个体会,在拖延的过程中,脑袋里一个小白人和一个小黑人。
小白人说:时间不多了,我要赶紧去做题;
小黑人说:再等一小会儿,我还要刷下微博,还要喝口水。
于是这两个小人开始斗争。经过20多分钟的斗争,小白人终于胜利了,你刚打开课本,下课了
于是你自责:觉得白白浪费了一节课,什么都没学到。在这种心情下,后面给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糟糕。
在小白人和小黑人的后面,又出现了一个魔鬼,他在大喊:你这个没用的废物。
借用一句广告语: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于是后面给自己只等更高的要求,结果导致更大的失败。
在这个循环中,会不断降低你的自尊,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这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内疚,而是接纳自己,原谅自己,最好能一笑了之。你可以这么想,原来我只是个普通人啊,控制自己真不容易。接纳自己之后,再思考为什么失败,这是就会心平气和了。
一旦摆脱了内疚感,你就不用消耗大量的精力去安抚受伤的心了,而是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5.接受自己不那么优秀
我高中的同桌,本来学习处于中等,高一能考500分左右。
因为他在初中时,长期年级第一,到高中只是中等生了,因此很不适应,总想和我较劲。
他做的题比我的都难,结果可想而知:把大量时间浪费到了偏题、怪题上,导致丢了很多基础分,成绩一路下滑。高考时,连普通本科都没考上。
现在差不可怕,为了面子和自己过不去,那可能会永远差下去,变成真的学渣!
关注@写书哥 ,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