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连续两天晚上,乱发脾气,大哭大闹。
他和我之间很久没有出现这么强的情绪冲突了,而我恰巧处于每个月情绪不稳的那几天。每到这种时候,内心的平衡杆就会左摇右摆,无法平静,并且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就会差了很多,而孩子,每天都能制造很多突发事件。
今晚从他奶奶家回来的事情上,其实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的。但是当他爸发脾气的时候,我竟然也默然了。当然这些都是事后的感受。
从奶奶家出来,小家伙情绪一直不太稳定。去逛超市的过程好了一些,至少不再哭闹了。从超市出来,又要我抱他。从奶奶家出来,他爸抱着他的时候,他就要求要我抱,但我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超市出来,我手里拿着东西,更抱不了他。就这样一路闹着回家。我一路上也犹豫也坚决,就是不抱他。一是手里有东西抱不了,二是觉得不能他想怎样就怎样,他早晚要学会有些事情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他一边哭着的时候,我一边给自己催眠,这是成长。而这样的想法,让我后来懊悔不已。
一边哭着闹着一边坚持从超市走到楼下爬了四层楼梯进了家门。说了第一句话,现在可以抱我了嘛?就是这一句,直击我心脏。因为我一路上告诉他的理由是,妈妈抱不动,没办法抱着你走回家。所以,他才会在到家后问我一句,现在可以抱我了嘛?
我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脱了外套,把他抱起来,他不再哭了,静静地趴在我的肩膀上,时不时的抽泣。我越想越后悔,恨死了自己所谓成长的逻辑。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在楼下的时候就抱抱他。也许他就只是心里难受,希望得到妈妈一个拥抱而已。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拥抱我竟然不能给他,他心里该多难过。
我想我应该跟他道歉,所以在他情绪好了很多以后,我双手捧着他的脸,想看着他的眼睛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到处乱瞟,就是不愿直视我的眼睛。我不得不一次次地请求他,看着妈妈可以吗?有时候他看一会儿就又会移开,后来我也不再强求。这样的情况以前几乎从没发生过,他很少有不愿意看着我眼睛说话的时候,也许他当时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吧,无法猜测。我很认真地看着他,跟他道歉,重复地说了好几遍,他的回应很简单,我也没有强求,但我相信他听懂了。再后来他就询问可以看动画片吗?我便开了电视让他看动画片去了。
再然后就是和平常一样的看动画片,吃东西,一起玩画板,刷牙,愉快地洗澡,玩ipad,关灯睡觉。一切都很正常,我可能相对平时更有耐心一些了,因为心怀愧疚。
睡觉的时候,我终于又和他谈了谈晚上的事情
他说,回家以后只有爸爸、妈妈和我,不热闹。
我说,你白天可以在奶奶那里,和奶奶、妹妹一起玩耍,晚上还是回来吧,因为妈妈想你啊
他说,你想我可以给我打电话啊
我说,可是我想抱着你睡觉啊
他说,好吧
他说,妈妈,下次在奶奶那我说再玩十分钟的时候,你听我的话好嘛?
我说,下次我们一起商量好,再玩几分钟,等你玩够了时间,准备好了再穿衣服回家。
他说,妈妈,我在楼下的时候不应该骗你说很累走不动,其实我没有很累。
我说,你心里委屈难受,想要妈妈抱你,你可以直接说出来,妈妈知道的话一定第一时间就抱着你,好嘛?
他说,妈妈,我喜欢你。
我说,妈妈爱你。
到最后,他安安静静地睡着了,我才有些释然。每一次起冲突,我没控制好自己情绪,让他很伤心地大哭大闹,心里就会后悔,觉得让他伤心了,不知道他心里会不会很难过,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了,会不会对我失望了...
但其实,每一次的冲突处理好了,也许也能够促进感情变得更深。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坏事,坏事的发生也许也正是一个契机,反省和改变的契机。我的每一次改变和成长背后可能都夹杂着自己和儿子的眼泪。庆幸自己有这样自我反省的习惯,才能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被痛苦打败。
原生家庭的影响,内心对爱的缺乏,让我始终不能够那么容易得做到很好。只能是在不断地经历中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爱自己与爱他人,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
我想给孩子的爱,就是这种爱,爱自己才能爱他,越爱他也越能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