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时候读鲁迅,看到那句“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当时觉得鲁迅怎么是这么小心眼的人,后来看到全句,原来前边加上了一截:“损着别人牙眼的,却反对报复……”心中才稍微觉得靠谱。
1
这两天,热门大剧《都挺好》迎来了大结局,果然是“都挺好”,大团圆结局,曾经的反派纷纷洗白,女主角和全家和解了。不过后来翻了一会网友评论,大家认为“强行洗白”属于烂尾。比如老爹苏大强的洗白是得了老年痴呆之后,依然记得给女儿买习题集----这跟苏大强的人设完全不符,也不符合病情需要。话说回来如果不洗白的话,估计都过不了审了。
剧中的一大高潮,是二哥苏明成向女主苏明玉下毒手,女主到底要不要选择宽容,原谅二哥呢?
剧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劝女主要宽容,毕竟是一家人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只有准男友关心女主到底痛不痛。这个时候发现,原来鲁迅那句话,就是不加前边半截,也挺靠谱的。
不是当事人,永远无法了解别人的痛苦,既然无法了解这种痛苦,那么宽容的建议有什么意思呢。更何况,下毒手的人,根本就没认识到自己的错呢。
2
最近,韩国电影《素媛》中的罪魁祸首就要出狱了。这是一部描写心理变态的凶手性侵未成年人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凶手坐牢十年,现在就要刑满释放了。尽管凶手痛苦流涕道歉了,但是好像韩国人民并不打算放过他,很多人跑到总统府网站上请愿,要求继续对凶手进行化学阉割。有人主张曝光凶手的照片,而已肯定,照片一旦曝光,凶手未来的生活将被完全摧毁。
可惜法律对罪犯的惩罚只能至此了。这个事件之后,韩国才通过了法律,对这样罪行的人,应当进行化学阉割。
不过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依然有一部网友认为,既然人家真的已经改过自新,而且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了,为什么不能宽容一些呢,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重新做人呢?
很快就有网友评价了三个字:圣母X!
我最烦那些劝我大度的人,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呀!这种人你得离他远点,因为什么?因为他遭雷
3
宽容是个古老的话题。无论是《论语》还是《圣经》都有过类似的论述。
《论语.宪问》中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还是比较温和的,主张的实际上是以直报怨。《圣经》中就直接得多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出来了。
其实人的任何行为,对称性原则都是第一道德标准。当然,人类内心都是有“大团圆”结局的,于是“以德报怨”就误传了两千多年。
4
其实选择宽容也未尝不可。但是宽容从来都是强者的权力,而不是受害者的义务。我选择原谅你,不计较,是因为这事对我影响已经过去了,而你现在又这么惨,这事儿就翻篇了。
所以宽容有两个条件:
第一,是被宽容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做出弥补。有些人明明伤害了别人,还不以为意,即便道歉也仅仅是为了现实的利益考虑。对于这种人,你宽容了他,他只会觉得你是个傻X,不会有半点感激之情。这是前提。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选择宽容,是因会让你心理过得更舒坦一些,起码不会更坏。毕竟在活在仇恨中,也确实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比如你踩了我的脚,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但是你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诚恳的道歉,还愿意赔偿精神损失费一万元,我当然选择宽容,而不是跟你吵得面红耳赤,或者一脚踩回来,自己找不自在。
这时候的与其说是宽容,不如说是放下了吧。
作者为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著有《坍塌的心墙》,微信公众号:jingji-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