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连着上了四节课,最后一节是五年级二班的,当我走到二楼楼梯口时(五年级二班的在三楼),就听到学生打闹的声音,每天上到最后一节课,说实话,身心都有点疲惫了。心里暗自安慰自己还没打正式铃呢,正式铃一打就会安静的。便在楼道里静候片刻,这时还有一些同学才从操场陆陆续续回来,教室里丝毫没有静下来的迹象。铃声一响,我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同学们都能进教室,当最后一个同学挤过我身穿进教室后,我才走上讲台。
“同学们静下来,咱们上课了!”说完,居然没有一个人理我,每位同学都忙着自己的事,谈笑的,玩魔方的,打闹的,看书的,玩游戏牌的……。只好耐着性子,拍着双手说“同学们,静下来!”仍旧一样,兴奋的场面没有一点减退。再用黑板擦拍拍桌子“静下来!”还是一片嘈杂。好吧,最后只能用最管用的一招――沉默直视法了。我沉默了,看着这些猴孩儿们,声音是小点了,但该干啥还是干啥!
我打破沉默的时机到了,“同学们,安静就这么难得吗,能不能静下来,把心 交给你自己,把你的心放到你的胸膛里,安静得听听你的心,关注一下自己呢!”喔,说完这句话,眼睛居然唰地都开始看我了。我接着说“安静就这么奢侈吗?试试把心放回到你们的肚子里,内观一下自己,感觉一下你的呼吸”终于静下来了,“试着让自己静下来,能做到吗?”异口同声说“能!”“好,那现在就做给老师看,我相信你们能做到,爬桌静心10分钟!”我用赞许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掏出表看了下时间15:02。
真的静下来了,静的让人难以置信,在这个班上课,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的静。连最调皮捣蛋的“社会哥”也静下来翻语文书了,我真感到惊讶,静下来他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有的继续玩魔方,甚至有的居然真爬桌睡着了。隔壁班老师的讲课声,偶尔会有笔盖掉到地上的清脆声,翻书页的嗞啦声,声声入耳。我站在讲台上认真地注视他们,但他们根本不在乎我的存在,专注地干着自己的事。突然觉得这种境界是多么的美,脑子里一下闪现了一个人――韦应物,唐代诗人,他的诗让人感到是多么的幽静,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独怜幽草”,春潮不断上涨,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一只小船横在水面之上。让人体会到的是如此的静,是因为没有人带来一丝的杂音。但此时教室里却是满座,而如此的静谧。真希望时间就停就在此刻,让我好好享受这静带给我的惬意。
十分钟是这么的快,又是如此的慢,我真不想打破这份安静,我动了动,看同学们有什么反应,他们也和我一样在享受着这安静带来的快乐,津津有味地干着自己的事,沉浸在他们的幸福中。
但是,不能,我得打破这安静,说过的十分钟,师者得言而有信。我开始了今天的教学课程,同学们听得认真,互动良好,很顺利地上了节高效课。
在今天,我们上网聊天,刷抖音,看头条,交友,旅行……想静下来,又想做一些什么,来逃避安静。我们到底是恐惧什么呢?
人,是不是随着一点点长大,就逐渐丧失安静的能力了呢?
曾有一段时间,我坐立不安。一会儿上网,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看书,一会儿什么都不想干,困兽犹斗般,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的注意力被各种事情牵扯,做任何事情都无法让我安静下来。
其实我是喜欢安静的,之前住在马路边,经常被各种刺耳的交通噪声、人流嘈杂声所困扰。后来搬到了城乡结合处,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晨间鸟鸣声催你起床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妙,而不再是被汽笛声吵醒,夜晚的静谧,让我享受内在的自己,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安静也是一种能力啊!要获得幸福,安静是最好的解救之道。只有静,才能让人生发思考,思念,怜悯……
不受打扰、安静地倾听大自然和内心的声音,了解它们的意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也是我们营造诗意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间或不能安静的时候,我就读一读卢梭的《瓦尔登湖》。在刺耳的交通噪声、纷繁的念头、音乐、手机和各种机器的声音背后,《瓦尔登湖》的寂静在等着我。
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沏杯茶,看看书,和大师独处,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齐帆齐写作课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