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本纪20181130

午餐时遇到傅蕾老师,说学校又出来一位诗人,她说的是张涌老师,昨晚上我发出耕本纪后,张涌老师赋诗一首,曰:

  牛粪之歌

      ——献给农友们

没有残荷枯萎的无奈,

没有玫瑰凋谢的叹息,

没有落叶对枝头的眷恋,

你散发着牧场的风情。

远远是残留的清香。

掬起了温润的浓郁。

你把古道热肠的柔情,

反哺给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向你走来,我把你托起,

在牛角的宇宙中,

去弥漫草堆的梦呓。

听,秋空爽朗的笑声,

正等待着春夏来临,

要融入到茂密的植株里!

成华 阳春 2018.11.29

央视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名字叫《牛粪改变世界》,说的是一位新西兰的洋人师傅,晚年举家搬迁到印度,指导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生物动力农业。该农业显著之处就是万般珍惜牛和牛粪,通过法天法地法道的系列手法心法,牛粪转换成启动剂,转变成堆肥,回到土地,增加活力,康复生命,令广大印度农民受益良多。后来洋人师傅寿终正寝,但他像种子,一直活在他改变的土地上。

鲜花不是插上去的,是从牛粪中长出来的。你的鲜花种子,准备好将来的“千千阙歌”了吗?

傅蕾老师列举了好几个诗人,最后她说她也写诗。作为段子手,我很有兴趣组织傅蕾老师、张涌老师、泽武老师、徐添老师等诗人来田间地头晒诗,翻来覆去的晒!大地上的长青花园建成,我们还可以到花园里诗朗诵,或者组个社团叫“长青诗社”,让大地诗情画意,春风十里,秋月长空。

张斌兄接待了三年级一班的孩子,带着他们小脚丫和大脚丫,观察地里泥土的颜色、质地、结构,闻它们的味道,遇到蚯蚓,有人还去摸这些凉飕飕的活物;对比了我们做的堆肥和之前的堆肥,我们做的堆肥没有味道,孩子们伸手去感受堆肥的温度;孩子们用自己的脚丈量了土地的边界;捡拾地里的垃圾。



和他们的主班砚梅老师交流,她希望农园能安排出来事务,让孩子们可以固定时间来地上做有意义的工作。

农园的朋友将在周一众议,看看如何更好支持到你们,支持到更多班级!

志远兄察看了雨水收集地的情况,提出了修正建议,他这样构思是会降低工作难度,同时更有利于收集。可见他上次培训的内容已经内化,被激发,期待志远兄更进一步的放大!(下图为志远兄对比后提出的雨水收集规划图)

文/张斌 张涌 唐康

图/张斌 王砚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